首页 -> 2008年第8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徘徊于官与隐之间
作者:程 然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苏轼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有和作109首,且对王维极为推崇,曾经赞赏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苏轼既没有走陶渊明的道路,也没有学习王维的生活方式,苏轼自有苏轼的人生选择。青年时期的苏轼是怀抱着“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的报国之志步入仕途的,22岁的他考中进士,深得主考欧阳修的赏识,授大理评事。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要求外调,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为官。宋神宗元丰年间,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贬谪黄州为团练副使。哲宗元佑年间升迁为翰林学士。绍圣年初,又以“为文讥斥朝廷”之罪,远谪惠州、儋州。综观苏轼一生,比起陶渊明和王维不知要艰辛、坎坷多少,但是他既没有辞官归隐,也没有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而无论外任,还是被贬,始终不离官场。而且就在人生这一过程中,他还留下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卷帙繁富的散文作品,其数量之巨、质量之优堪称北宋作家之冠,这远不仅仅是一个创作问题,由此可见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身在官场,即使一贬再贬,却总能以一种艺术的精神、潇洒的情怀对待世界,这是多么高的生存智慧和多么大的人生境界呀!《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时,此时此刻,是苏轼的人生低潮期,他本来可以大发牢骚,甚至一掷官帽,拂袖而去,但是苏轼没有那样做。面对相传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苏轼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立下不世之功的周瑜,以及与周瑜同时代的叱咤风云的豪杰们,今天又在哪里呢?是的,“樯橹”可以“灰飞烟灭”,人不也是如此吗?眼前留下的除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江山之外,还有什么呢?明白了这点的人,对于进退、荣辱、毁誉为什么还要那么在乎呢?庄子不是这样说过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还是举起一杯酒,洒在江中,去祭奠那亘古永存的月亮吧。从此以后,无论升迁,还是被贬,哪怕是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惠州和儋州,苏轼的心态总是平和的,他看淡官场,又不离弃官场,而无论是世事如何,该吃饭时他吃饭,该睡觉时他睡觉,该泼墨时他泼墨,该填词时他填词,该为百姓做事时,他又认认真真为百姓做事。在他眼中,官场与山野、田园没有区别,做官与耕田、游乐没有区别,他活得自然、随性,也潇洒。苏轼在为官与归隐之间做了一次无此无彼的选择,他走的是一条虽官犹隐的道路。
有一句话说的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难道苏轼是大隐,王维是中隐,陶渊明是小隐吗?且不作结论吧。我们的目的是将看似散乱的语文教材作一整合,让被体例所遮蔽的文化内涵浮现出来,从而让人得到某种启发,并进而深思那背后的意味。
作者系江苏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