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阵军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案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1-0055-02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向学生提供纪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即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法学类以及其他许多应用学科的教学中,早已被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法引进《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
1.1是实现《政治经济学》课教学目的与功能的需要
政治经济学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作为公共课,它主要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为根本任务。政治经济学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起肩负着从理论上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与信仰问题,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历史使命和功能。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与功能,任课教师一直在努力地备课和讲课。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伴随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深入,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使政治经济学课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千方百计逃课,更多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点名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但不听课。笔者曾经在政治经济学课结束的调查问卷中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内容。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左右;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
学生不认真听课,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方法陈旧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那种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很难激发起网络时代学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2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喜欢求知,能独立思考和探索未知领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敢于提出和坚持不同的见解。实践能力既包括动手能力,也包括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传统的教育观念过分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势必束缚、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许多学生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必须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继承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客观存在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课改中的应用效果
哈尔滨工程大学从2002年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进政治经济学课教学。通过实践,在以下三个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2.1增强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的政治经济学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这门课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抽象的理论推导,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内容,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接触过,简单的重复必然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的解决以上两个方面问题。
案例教学中,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问题时,笔者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的一些经济现象,编写成一个小案例:在哈尔滨市,新鲜蔬菜的价格,冬天与夏天的差别很大,有一些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在冬天的价格是夏天的10倍,同是在冬天,春节期间还会上涨一倍左右。在把这个案例交给学生的同时,提出两方面问题要求大家讨论:①用价值规律理论分析上述现象;②面对这些现象,作为蔬菜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该怎么办?作为政府又该做些什么?讨论课上,同学们兴趣倍增,争先恐后的发言。最后,教师只作了简单的概括和点拨,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已经掌握了有关价值规律方面的内容,并说,这样以后再不用去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了。
由于引入了案例教学法,目前政治经济学课,学生出勤率一般都在95%以上。期末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听课率也大大提高。“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4.8%,“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学生占24.3%,“根本不听课”的只占1%。
2.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课程教学更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政治经济学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引入案例教学之后,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政治经济学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的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和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本学期末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在期末考试时也考分析案例,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学生写到“政治经济学课是我本学期学的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以后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以后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学时太少,根本学不透”。这样的反响和建议在以往的同类课程中是很少见的。
2.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公认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凭借案例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去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即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可见案例分析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
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揭示了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后来列宁提出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过去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公式、背概念,根本不理解其内在的必然性。笔者将前苏联和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制定并执行了几十年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以及执行这一方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加工整理成一个教学案例。把大量有关我国和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统计数字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断。通过充分的讨论,可以看出,学生不仅掌握了什么是“按比例发展”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认识到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律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还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利弊,指出应该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合力来实现这些规律的要求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种教学效果,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很难达到的。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法引进政治经济学课教学不仅是必要、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钱伟量.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研究及教学案例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伟力.应把案例教学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0,(10).
3 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