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趋势

作者:熊 莲 吴绍琪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背景、内涵、经验和问题、应对措施等进行评介,同时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研究深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2-0112-03
  [收稿日期]2005-09-12
  [作者简介]熊莲(1974-),女,四川仁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吴绍琪(1948-),女,重庆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各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当我国加入世贸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之后,研究生教育又面对着不断提高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挑战,我国研究生教育如何尽快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轨,成为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后又一个关注的研究焦点。本文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我国公开发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文献评介,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观点,以期为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首先利用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系统检索,该系统包括了国内公开出版的5300种核心期刊和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CJFD中键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等关键词,从1994~2005年获得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文章30篇,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文献;其次对基本研究文献分类评介;最后分析研究特点和趋势,并提出深入研究的建议。
  
  1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内容评介
  
  将搜集的基本文献分类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背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内涵、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有经验和问题、应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对策,据此分类评介。
  
  1.1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背景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需要来自于当前两个方面影响:一是国内外经济科技信息发展态势;二是国际一流大学的发展趋势和成功经验,推动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对该领域的关注。
  其背景和动力表现在:第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双重需要,一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对继承本国文化与借鉴外国文化的双重需要,都有力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第二,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时代要求;第三,信息化的支持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现的技术支持和依托。
  另外,国外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成效,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力。美国从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到1961年的《共同教育与文化交流》及1966年的《国际教育法》都加强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欧共体发展“欧洲学位”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日本加强留学生教育,增加研究生交流的拨款,计划“收购”美国大学,搞“本土留学”的研究生教育计划。资料显示:1999~2000学年,美国高校招收51万多名外国学生;英国伦敦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每年招收新生中50%是国外留学生。
  
  1.2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界定的讨论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界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实习场所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研究生教育观念国际化。
  有的研究者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形态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前者指国际自然人的流动和学术互通,包括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的国际流动等;后者指教育模式、制度、理念的国际化。深层次的国际化将浅层次的行为变化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开放与竞争的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国际化贯穿和渗透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
  有研究者又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概括为:以国际理解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国际共享为支撑,以国际合作为主要培养方式,以规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保障的现代研究生教育模式。
  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界定的讨论,体现不同侧重点,但学者们普遍认同:研究生教育的人员交流、体制建构、过程控制、衡量标准、发展方向上呈现出的国际化趋势和开放性特征。
  
  1.3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有经验和问题
  不少学者以个案的形式总结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成功经验或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个案经验。从个案概括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经验为如下革新:调整留学政策,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方式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引进国际化的教材和课程,北大和清华的原版教材从选择到使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浙大以竺可桢学院为试点引进原版教材;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12个,其中研究生层次74个,集中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为规范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我国颁布了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取代原来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尤其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基地个案经验,6年努力通过国际合作城市设计的教学过程,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条件,逐年发挥明显的国际交流中心基地作用;
  2)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制约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与国际研究生入学选拔灵活性较大且重视全面发展的衡量标准相比,我国考试入学制度严格,过分注重卷面考试成绩,缺乏综合素质考察;二是与国际研究生教育强调自学能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研究讨论和创新相比,我国研究生研讨课的形式还不普遍,课程设置范围显得过窄,缺乏对研究能力的培养的足够重视;三是与国际多“淘汰制”宽进严出制度相比,我国则“严进宽出”,学生被录取后基本能毕业;四是与国际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相比,我国大学经费渠道少,对研究生的资助较少,学校资助体系还不完善等;五是培养模式单一、教育观念相对保守,国内多是模仿苏联和美国教育模式,缺乏真正的开放性特征等。
  
  1.4应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1)从战略高度关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大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力度,以建设一流大学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国际竞争力;
  2)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质量,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建立多种培养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3)走开放办学的道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课程设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鼓励涉足世界尖端技术或国际合作领域课题;举办国际知名学者的讲座,互派师生留学,实行学分和学位的认同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加强来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一种现代的、开放的、国际化的教育氛围;从科研、教育、服务方面强化国际交流;
  4)建设本土化与国际结合的教育新体系,如建设国际交流基地、与国际一流高校联成网络等;
  5)加强研究生管理,形成适合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特点培养模式,研究并调整当前的某些政策和做法,实现学科专业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教学语言的国际化。
  
  2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特点和深入研究的建议
  
  2.1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基本特点
  1)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近年倍受关注并显现时代特色。对比研究显示,我国关于教育国际化、研究生教育现状、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生创新体系、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持久和成熟,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关注从2001年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3以后研究该问题的文章数量达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和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交往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以及2002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公布等因素紧密相连,使对该问题的研究呈现时代特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