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运用层次分析法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
作者:杨丽敏 张慧颖
[关键词]评估体系,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2-0125-04
[收稿日期]2005-03-15[基金项目]*“交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基金项目(编号A15-2004B082)
[作者简介]杨丽敏(1963-),女,河南郑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张慧颖(1964-),男,河南郑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如何科学、全面、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估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管理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几年,有不少院校都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召开教学座谈会、教学检查、系部主任听课、专家听课打分、学生打分……努力从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来测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大家对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认识不同,在评估的方法和手段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这样就导致了评估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指导”、“促进”、“督察”、“评价”等作用,大家对其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对评估的结果很不以为然。评估不但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有不少负作用。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众所周知,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权重值是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证评估质量,实现评估目的的前提条件。经过调研笔者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存在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评估指标权重值的分配不科学、随意性较大等缺陷。
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立场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不同的评估指标在评估中的作用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样,同一个考核指标在不同的学校就有了不同的权重值,各学校对各个考核指标的权重,大多是根据管理人员自己的理解进行分配。例如学生评教这个指标,有的学校占40%,有的学校占60%;教学过程这个指标,有的学校占30%,有的学校占75%;而科研这个指标有的学校考核,有的学校则根本不考核。教学质量评估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人为因素较多,随意性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引进“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不是把所有的因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是每次只取两个因素,两两进行对比,对比时用相同的尺度,这样就减少了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了准确度。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运筹学家萨帝首先提出的,简称AHP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的要求建立一个能描述系统特征的层次结构;给出评价指标;对每一层的各要素两两进行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要素对上一层要素的权重值。其基本步骤为:
1)分析评价系统各要素(考核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取定评价标准;
3)从最上层要素(上层指标)开始,对下层要素(下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记作;
4)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要素(指标)的权重。
设判断矩阵为阶方阵,先计算各行元素乘积的次方根,记作,
将作归一化处理,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其中 (,2,…,);
5)进行一致性检验。人们在对复杂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时,不可能做到判断的完全一致。为了衡量两两比较的一致性,定义一致性指标,
其中,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近似求得
当完全一致时,,此时=0。的值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一般只要0.1就可以了。
评价因素(指标)越多,即判断矩阵的维数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故应放宽对高维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要求,引入修正值(见表1)。修正后一致性指标用表示,
一般认为,当0.1时,判断矩阵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2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笔者将教师教学质量指标分为三级,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一级指标:教学文件建设、教学纪律、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研与科研;
二级指标:教学过程这个一级指标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进度这3个指标来进行考核;
三级指标:课堂教学这个二级指标分别由学生、专家、同行、教师本人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素质、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手段等8个指标来进行考核。
这里需要强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2.1考评专家只考核课堂教学这个环节
现在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大多以课堂教学代替教学过程。有不少学校仅凭一年或一个学期听教师一次课或一节课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测评,这是很不全面、很不严肃的。大家知道,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教学又有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诸多环节。不全面考察整个教学过程,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就难免失之偏颇,而且副作用也较大,时间长了,就会有教师投机取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专家一年或一个学期只听教师一次课或一节课,也不可能对教师整个学年的教学纪律、教学进度等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鉴于此,笔者将教学纪律、教学工作量、课前准备、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研与科研等指标列为教学系(部)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日常考核范围,评估的专家只考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这个环节。
2.2 加大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专家评委的权重
有不少学校都是将专家组每一个成员所打分数的算术平均数作为专家考评分,这貌似公正,其实是很不公正、很不科学的。因为专家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对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他是精通的,但对其它专业就不一定了,在听课时也只能从教师的教态、语速、吐字的清晰程度、板书等角度进行评价,至于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上一节课和下一节课有什么联系,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怎样把握,怎样才能抓住重点,怎样才能突破难点,概念的引入、方法的印证怎样做效果才会更好……这些方面要求每一个专家对每个教师都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体现出专家评估结果的权威性,一方面应加大与任课教师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评委人数(在每一组听课的专家中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专家应不少于3人),另一方面,在专家考评这一指标中,应加大与被考评对象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专家评委的权重,减小其他专家评委的权重,可以用公式:
专家评估分数=同学科专家评估分数6
+非同学科专家评估分数4
来计算专家的评估分数。
2.3增加“科研”评估指标
有的学校科研这个指标占10分,有的学校则完全不考核科研,根本就没有这个指标。大家知道,学校有教学、科研、指导生产三大任务,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承的,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写不出一篇论文的教师,其教学水平有多高。学生在毕业时,都要写一篇毕业论文,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指导学生写出的论文有多少价值。更难想象一个多年没有像样科研成果的学校,其教学质量能有多高。所以,在评估体系中必须有科研这个评估指标。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