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的双语教学研究
作者:李晓娣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6)03-0248-03
1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经诞生了一批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的骨干企业,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老工业地区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以及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压力巨大等。从而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滞后性。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探索老工业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
1)经济发展的需要。老工业基地问题,是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是工业集中和发达的地区由于产业衰落而陷入收入下降、失业严重、增长缓慢的境地。我国东北地区正是面临这样的困境。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推进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市场化改造的过程中,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国际性需要人才具有国际交往的能力,而英语是国际社会的通用语言,提高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对促进老工业区的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高校在促进老工业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老工业区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2)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落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科技部曾指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带动、改造传统产业为着力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高等院校通过开展双语教学,专业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才能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因为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重心在美国和欧洲,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从中心向边缘地带扩散,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加快这种扩散速度。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高校以双语教学带动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双重提高,可以促进老工业区的科技发展;
3)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任务中,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战略体现在从外部吸引人才和从内部培养人才两个方面。而具有一定的双语能力是新世纪衡量人才的极其重要的标准之一。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和运用国际化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从而为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2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现状
1)双语教学缺少连贯性,出现“断层”。教育部提出的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而语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也给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即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从学校获得的语法知识缺乏交流技巧。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于其他地区,导致人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从而使学校高水平的英语人才大量流失,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整个阶段,即从幼稚园开始至高中阶段,存在着“先天不良”的问题,这部分学生进入本地区的高校后,影响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出现了“断层”。另外,由于教育在各地区存在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就必然使得高校的本科生在接受双语教学时能力参差不齐、普遍偏低,从而达不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2)双语教学演变为英语学习。某些学校为了应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潮流,不顾双语教学的基础和可行性,“一哄而上”,不管教师是否适合双语教学,盲目地建设双语教学课程,导致学生误以为双语教学就是英语学习,从而“本末倒置”,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斌华教授就曾指出,“国外学生接受双语教育是自愿的,家长有权选择和决定子女是否接受双语教育。自愿的原则可以确保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兴趣。双语教学毕竟与义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双语学校不应出于功利、赢利、争夺生源或其它某种目的,强迫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尤其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名不符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双语教学”;
3)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老工业区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留学归国人员;第二类是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第一类教师符合这个条件,但数量有限,满足不了高校对双语教师的需求。第二类教师如果没有进行过相应的英语培训或没有到过英语国家生活和工作的经历,那么由他们去从事双语教学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某些高校会聘请外教从事教学工作,但是他们大多数是从事语言教学,而真正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外教数量很少;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进行短期讲学。由于大部分的双语教师不能有效使用英语教学,学生不能有效接受双语学习,往往就会发生教学语言的混合和转换,长期的这种教学就会使学生养成错误的语言和学习习惯。如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双语教学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
4)语言环境的缺乏。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也是第一语言。英语在我国只是外语,还不能称为第二语言。不仅如此,在东北老工业地区部分学生的外语并非是英语,而是日语或俄语。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原因,老工业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的情况很少,相反俄语使用的频率却较多。另外,大众传播媒体使用英语也很有限,英文报纸的种类也是屈指可数。语言毕竟是交流的一种工具,语言能力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语言环境的缺乏也会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使双语教学类似于“纸上谈兵”。
3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对策
面临众多高校纷纷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东北老工业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十分必要。
1)确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国外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为了培养双语人才或追求共同语言,而且大多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需要,甚至基于民族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2]。而东北老工业地区高校实行双语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应对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跟随教育时尚。双语教学的广泛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国际化程度的迫切要求和对传统英语教学的失望。目前,很多高校不顾实际的需要,在条件还不完备的条件下盲目进行双语教学,这种对待双语教学的随意的态度却容易带来教育的危机,使专业课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是造成语言的混乱。所以,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非常重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