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方法初探
作者:姜滦生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质,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4-0352-03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社会的需求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急剧膨胀,信息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一项内容,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实现其个体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教育,是高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信息素质的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首先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并将之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变化发展,综合起来信息素质主要是指人们认识、创造、获取、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具体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的敏锐程度;信息能力是指创造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一般可分为三个参考层次(如图2所示):第一个层次是基础信息素质,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操作使用能力和图书基本知识,了解一般图书馆的服务,使用常用联机目录和电子资源的能力;第二层次是通讯信息素质能力,主要指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了解常用的信息源,根据需求会选择适当的信息源,使用常用的检索方法和策略查找到信息,并能够正确评价信息,能够与他人交流信息等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基于学科专业的信息素质能力,指了解本学科专业的信息状况,能够对本学科的信息源正确使用,对内容有正确的评价,具有追踪本学科的信息变化的能力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具有个性化不同方式的信息交互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能力的三个层次是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对高校用户诸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不同层次的教师,其应具有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而且各层次是相互交叉联系的。
2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本科生的信息素质培养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整体信息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信息能力教育培养上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
1)教育观念滞后,教师信息素质亟待加强。许多高校教师对信息的获得和使用缺乏了解,在日常教学中没有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传授,不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获取方法和途径。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只注重计算机使用的培养,外语基本能力培养,对信息能力的培养只简单的停留在图书馆的入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2)教育培训手段单一,图书馆的力量薄弱。一般本科学生信息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图书馆入学教育,简单的介绍借阅规则,规章制度,文检课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侧重于检索理论知识,而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缺少实际检索能力的培养,缺乏个性化教育。一些大学虽然开设了网上素质教育,也存在内容主动性少,涉及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教育的少等问题;
3)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各高校的校园网基本已经建设,一般只注重教师教学、办公应用,针对学生的信息服务信息教育很少,同时由于受到计算机终端数量的限制和学校扩招两方面的影响,学生使用网络的机会依然较少,制约了的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3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要求
结合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本科学生的信息能力应达到信息能力参考模型1~2层的水平:
1)信息能力方面表现在:有较明确的信息需求;掌握基础图书应用知识,了解图书的基本分类、常用的图书、文献、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图书借阅、馆际互借的渠道方法;了解科技查新专利申请步骤等专项技能;熟悉数字化图书馆的使用;了解常用信息源和常用的检索方法以及部分专业数据资源,能够正确评价信息;
2)基本网络技能方面表现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熟练使用字处理、数据处理等应用软件,了解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查找分析的方法,掌握常用的网络通讯方法,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等,能够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
4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措施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水平。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主要依靠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水平和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建立信息素质的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要把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搞好,关键要有一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在掌握图书文献的基本知识基础上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施,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要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及时发掘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明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定位。各高校目前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但其定位是作为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基础课程,没有明确计算机的工具作用,尤其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作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也局限于就使用讲使用,就技术讲技术,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只有明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有的放矢的结合信息的发布、制作、编辑、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内容讲解计算机及网络的具体技术和使用方法,有了为信息服务的应用目的,就丰富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能力。同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计算机文明及网络道德内容,提升课程的人文含量,以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网络素质;
3)增强图书检索课程建设,使其成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增强图书检索课程建设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入学的图书馆使用介绍中增加图书文献理论内容。新生入学一般都要接受图书馆教育,主要是图书馆的基本介绍,图书借阅的实际操作知识,在此基础上增加文献检索理论知识,主要常用网络数据源的分析介绍,常用工具书、检索文献的使用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信息基础课程;二是在文检课的基础上减少理论,增加实际操作讲授。也就是把面向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的文献检索课的理论内容适当减少,增加实践使用知识,增加实际图书馆服务内容,图书借阅方法、书目组织,常用数据源的介绍,一般检索方法的等实践知识,形成面向本科生的信息基础课程;
4)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其它课程中。信息素质教育,信息能力的培养是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每个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有意识的增加这方面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尤其是通过专业课教师对专业信息源介绍及检索方法,一般联系途径的介绍,对学生信息素质提高一个层次有巨大的帮助;
5)加强信息化基础的建设,特别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软硬件建设上投入力量。信息素质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平台做支撑,目前各高校的校园网基本建成,教学管理软件正在陆续完善,增加为学生服务的终端数量和提供多种网络连接方式等硬件建设和服务教学一线的网络平台、课件开发平台、信息检索平台等软件应成为重点建设项目,这样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始终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对培养其信息素质大有益处。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是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和建立信息素质的教育课程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是当前高校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曾晓牧,孙平.信息素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方略.图书情报工作,2005,(1).
2徐志明,龙梅英.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对策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3).
3詹林.国内高校图书馆网上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图书馆建设,2005,(4).
4杜道群.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5刘红.网络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技术,2005,(4).
6李秀.教学与研究 “数字化学习”体验.计算机教育,2003,(12).
7 刘光蓉,周红,阮灵.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中国电化教育,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