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需求分析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作者:郭志斌
的师资不能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最近的一项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表明,50%以上的用人单位领导认为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学科知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行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一般或较差。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应停留在原有标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而应将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过硬教学技能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确立为新时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完成后还可以征求学生将来的目标工作机构,如大专院校、中小学的意见和建议。
3.2对新英语课程标准目标情景需求的分析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确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扎实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知识;相当的英语学习理论;自觉运用现代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英语教学的能力;较强的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影响的能力。
3.3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
Waters&Vilches提出的确定学习者“打基础”和“开发潜能”两个层次需求的不同重点,并在开展需求分析和实施课程方案中的自下而上的方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者在对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假期教学实践和优秀教师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身的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需求。
根据Waters & Vilches的需求分析框架,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分为以下内容:①对教材的需求。学生对教材的需求包括难度和实用性两个层面的内容:②对课堂上获得实用专业技能的需求。学生对提高实用技能的需求是指学生最大程度上对适应市场需要的一种期待;③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需求,包括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英语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技能和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3.4对英语教育专业课堂教学需求的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提供更多关于学生和教育环境的信息,内容包括:①分析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即他们缺乏或感到缺乏的东西;②调查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策略;③分析社会因素、课堂文化、实验性目标情景等教育环境因素。
鉴于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具有体验性、实践性和反思性的特点,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上从熟悉各种教学技巧的“外语教师培训”转向含义更加广泛的“外语教师教育”,更重视培养师范生对外语教学本质和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决策、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以罗列教学原则为特征规定性教材转向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的描述性教材,更注重课堂实录分析,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强调让学生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5对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需求的分析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两条途径。这种做法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进程被人为割裂,致使由职前教育培养的许多新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岗位,教学能力低下,职业适应期长。为有效弥补由于教师教育体制的封闭而导致新教师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的缺陷,课程设计者应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必要的入职培训课程,对其进行监督和支持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估,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应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以大大缩短他们对新工作的适应期,为向合格英语教师过渡提供必要准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