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改变传统英语思维模式 倡导新型阅读教学理念
作者:崔海英
质量
根据Carrell的理论,对文章的理解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章之间的相互过程,高效的理解需要读者具有把文章素材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相联系的能力。对单词、句子及整个文章的理解不只仅仅依赖读者的语言知识。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他就没有可联想的图式(schema),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变得困难或者不可能。因此,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文章有越详细、越明确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他就能对文章理解得越好。
1)讨论(discussion)是帮助学生获取背景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疑问是思维的契机,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前思考、加强预习。讨论并不是指教师向学生讲述一系列信息,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话题的相互沟通;教师的问题要鼓励学生不只是做Yes或No的回答,而是就话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对其他学生的答案的置疑。只有这样,讨论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图片(pictures)和实物(concretematerials)是对学生了解甚少的话题提供背景知识最直接、最具体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理解上下文。图片的使用只有与讨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扩充背景知识的作用;
3)角色表演(role-playing)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氛围。阅读能力与文化素养关系密切。对我们来说,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要真正理解读物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得多懂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角色表演中,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作者的进行比较,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丰富和发展英一英思维结构。
2.2巧妙设置问题、分组讨论,激发思维动机,调动阅读积极性
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需要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不是要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使阅读过程变得容易;同时也激励学生为了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而进行更加积极和有目的的阅读。
1)教师既可以话题讨论(topicdiscussion)的形式组织学生畅所欲言,也可以表格的形式对文章主旨进行归纳总结,又可以小组辩论形式使课堂充满生机:
2)针对阅读材料的性质,教师可采取不同方法设置问题。对于叙事性文章(narration),教师可将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时间线索、情节发展(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栏目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的阅读目标明确、主旨清晰;对于议论性文章(argumentation),可引导学生找出作者主要论点、次要论点及其各自论据,使阅读条理、逻辑清晰可循;对于说明性文章(exposition),教师可通过图表对所分析事物的过程、联系等等一一列举说明,使阅读过程一目了然、顺理成章;
3)根据文章题目及小标题,教师可就文章中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及关键字词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各自的逻辑推理进行判断、预测文章主旨。通常他们的推测是正确的,只是有时不知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或不知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在这个时候开始他们的仔细阅读,学生在潜意识中会把自己的预测与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加以对比,同时也会在文章中寻找自己预测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Harmer和Tobias都曾经指出:阅读动机和兴趣往往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的认知过程。这一“就题发挥”使得学生阅读更具有目的性和好奇心;通过对比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作者之间的差距,提高了英语实用性的意识。这样就为语言习得做好充分准备,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3注重读后综合分析,理清思维脉络,带动语言发展
阅读是多层次的分析和综合结构作用的过程,可以先分析后综合,也可以先综合后分析。分析即把材料分解成段、句、词等单位,了解其特征、功能、变化和用法,以便理解所读内容。综合即把材料连贯起来思考,理解其中逻辑关系。
“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
为此,处理课文时笔者采用了整体教法。整体阅读就是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避免了受生词影响而中断阅读所造成的理解不能前后呼应,层次不清晰等问题。笔者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通过关键词、主题句(topicsentence)、过渡句(transitionalsentence)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通过对作者写作口吻、写作特点及意图等的揣摩,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行文线索及全文的中心思想。
2.4运用多种阅读技巧,促进思维敏捷,提高阅读速度
一般来讲,阅读过程中速度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阅读速度加快能促使词句分析性阅读水平向综合性超句子话语阅读水平转化,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加快阅读速度。除了作者在上文中提到的扩大思维范围、激发思维动机、理清思维脉络等方法可提高阅读质量外,通过运用多种阅读技巧,可促进思维敏捷,因而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1)猜测词义,跨越生词障碍。猜测词义的方法很多,比如根据语境、标点符号、构词法、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以及定义标记词(mean,refer to,etc)、重复标记词(inotherwords,thatis to say,etc)、列举标记词(suchas,for example,etc)等等:
2)克服逐词阅读,扩大视幅。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扩大视幅,将字母组块为单词,单词组块为词组,词组组块为句子,要求学生按意群阅读,并通过对文体、篇章结构等的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3)有选择地运用跳读、略读、寻读等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阅读目的和不同体裁调整思维,使学生有效地将已学过的阅读技巧——跳读(skipping)、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等等融入阅读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3 结束语
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的需求。实质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性,注重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改善教学效果。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