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考

作者:齐卫东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节约型校园建设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载体。节约型校园建设要多措并举,全校动员。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6-0506-03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兴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潮,而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一方面,因建设资金短缺,许多学校不得不向银行大量贷款或向教职工集资,有的甚至违规增加学生收费,到头来,仍然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及教职工缺乏效益观念,日常管理粗放,校园内跑、冒、滴、漏问题严重,大学生高消费现象普遍。所有这些都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不很协调,建设节约型校园势在必行。
  
  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1.1节约型校园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现代化建设实践,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也应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地。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在高校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倡导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开源节流的理念,对于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等院校的一项社会责任。
  
  1.2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债务负担沉重。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由643万增加到2300万,与之相配套的大量教学、办公、后勤用房需要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需要购置,大量高水平师资需要引进和培养,现有师资队伍的待遇需要提高,此间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虽有所增加,学校也采取后勤社会化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但仍无法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学校的扩建是靠银行贷款和建筑商垫资,一些学校甚至连设备也靠赊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达1500~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20亿元。 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有的甚至还息都很困难,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继钢材、水泥、电解铝之后的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1]。过重的债务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效益观念不强。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经费拨付体制的影响,一些高校成本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一是新上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跟不上市场需要,对考生没有吸引力,招生人数偏少,投入很大,生均培养成本过高,办学效益低下,有的甚至干脆就是亏本生意;二是一些高教园区建设不从实际出发,过分追求高档次高标准,强调美化和景观效应,造成土地和资金浪费;三是资源管理不科学,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师资安排不合理,没能发挥其最大效益,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办事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
  3)日常管理粗放。突出表现在:一是财务制度不够规范,执行不够严格;二是水、电、油、气等资源管理不到位,师生员工节能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三是教材、仪器设备、图书及各类日常用品采购不规范,操作缺乏公开透明;四是设备车辆老化,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偏低。
  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和学校在办学观念、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从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节约问题,树立节流与开源并重的思想,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投入,另一方面大力强化节约意识,并落实到每个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学习中。
  
  1.3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培养良 好行为品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家较近,消费上独立性差,进入大学后,由于远离父母家庭,消费自主性增强,能否合理支配家长所给的学习生活费用,对于学生自身及整个社会良好消费观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学生高消费呈升温之势。“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才够用,两三千元能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从这个当前某些高校流行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如今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确实高的有点“离谱”[2]。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相关监测机构共同公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平均年消费至少在1万元之上[3],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2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4],也就是说供一名大学生读完四年本科需要一名城镇职工4.2年或一名农民14.6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从消费结构看,学生们用于饮食、日常用品等传统必需品的支出还不到总支出的30%,用来请客应酬、谈情说爱、买名牌服装、买电脑、养手机、上网和旅游的钱才是他们花销的“大头”。手机、电脑、MP3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三大件”。光用在手机上的钱最多可达每年4000~5000元,某些学生年总花费甚至超过了工薪族。难怪一位大学教授对大学生消费作了这样精辟概括:“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商家”。出于攀比或摆脱自卑等心理,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大学生也开始大把花钱,这对于他们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与高消费相联系,大学生日常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用餐、用水、用电以及公共物品的使用保护等方面,仅以就餐为例,根据对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学生食堂的调查,该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5]
  不良消费习惯加重了大学生父母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不仅如此,大学生们被过早吊起的消费胃口,也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薪酬期望,缩小了其就业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在处于未来社会主流阶层的大学生中蔓延,不仅对其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也势必影响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加强大学生的 “消费道德”和节约意识教育,构建节约型校园,不仅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建设节约型校园要多措并举,全员参与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日常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教育等诸多方面,需要从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加以引导,从管理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从日常行为中逐步养成,从技术手段上予以保证,采取多种措施,常抓不懈。
  1)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前提,学校的重大项目立项,学科专业建设、大额经费审批要认真论证,慎重决策,科学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校园基建要根据办学需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不能不顾本校实际,盲目贪大求美,豪华装修,结果造成债台高筑;新上专业要把社会需求、招生就业前景和学校办学效益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科学预测,严格论证,防止“建设性错误”的发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