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作者:董玉瑛 陈景文 马 静 邹 雷 安晓雯




  [摘要]随着新世纪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对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工程的发展趋势日益呈现综合化、整体化、现代化、全球化的特点。结合新世纪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所需人才特点,在第一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主阵地、学生创造性、教师指导作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适应新世纪环境工程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工程,发展趋势,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6-0535-04
  新世纪的到来,为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机遇和空间,而随之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本文回顾了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立足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评述对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新世纪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所需人才特点,对适应新世纪环境工程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
  
  1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在美国确立。1970年以前,只有环卫工程师,通过建造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到20世纪80 年代,通过工程技术培训的环卫工程师改名为环境工程师,以便更好的与新环境保护局更广泛领域的环境职责保持协调[1]。现代环境工程科学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正处在强劲的发展阶段。美国环境工程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本国的环境教育,而且对其他国家环境工程教育影响深远。目前,欧洲许多国家都以美国环境工程师学会于1998年提出的环境工程教育的定义作为开展环境工程教育的指导原则,该定义为:“应用工程原理进行环境管理,以保护人类健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并改善与人类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2]
  我国一方面受美国及其他国家环境工程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环境工程学科于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我国,并且于80年代迅速发展与完善,随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更是迅速。目前全球的环境工程都处于蓬勃发展的强盛时期。
  
  2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对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专业方向
  由于环境工程专业目前发展超前于市场需求,为了不影响在校学生的就业,可以考虑进行教学改革,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专业方向。在学习扎实宽泛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细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在基础学习阶段突出“超前性”,而在方向培养阶段突出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除环境工程方向外,可细分如给水排水方向、化工环保专业方向、环保设备方向、环境监测方向、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等。环境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细分后,拓宽了就业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缓解了环境工程专业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
  
  2.2拓宽就业渠道,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方面高校积极采取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素质能力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考研、择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投身于西部地区的环保建设,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区、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东北部、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对环境工程本科生需求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很多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环境问题,需要大批环境工程人才去解决;二是多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真正扎根这些地方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比较稀缺。因此东北部、西部地区给环境工程人才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3新世纪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环境工程专业为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需要,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壮大、完善,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的环境专业人才。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战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得到加强,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发展基本走过了以“三废”治理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正在朝着有利于改善经济的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档次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对环境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环境专业学生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目标,环境工程教育应及时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宽适应”的全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为培养多样化、个性化、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构建好平台。
  
  4新世纪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特点
  
  当前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实验技能的全方面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备21世纪所有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特点外,还应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具备自身的特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同步提高:
  1)构建完整的“知识金字塔”,拥有网络式知识结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是塔基,这个层面的知识越宽厚,就越能启迪思维,越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和科技进步;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是塔身,这个层面的知识必须扎实,它决定了本专业人才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新兴学科知识是塔尖,这个层面的知识往往是现代环境工程研究和发展突破的重点所在,必须有所了解和掌握;
  2)具备多层次的能力素质,拥有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最低要求,运用专业知识能力是综合素质体现,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环境工程学生只有具备基本职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并且使之相互交叉渗透,才能够轻松自如的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3)具备综合的素质修养,拥有一定的人文道德品质。环境专业的人才应具有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这四个必需素质品质,培养理性思维的同时注重人文品质的修养。其中,身心素质是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核心,审美素质是升华。
  
  5培养新世纪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具体途 径方法
  美国在推行广博教育的有关报告中就指出[3]:“谁也不能确切地知道,新技术将会怎样影响我们未来劳动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今后的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全方面的环境工程师势在必行。
  1)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工程学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第一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渠道。按照21世纪对环境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中心任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又要充分体现出鲜明的专业基础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素养,同时还要坚持环境教育必须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大方向,旗帜鲜明地突出环境工程专业特征。主要是做到:一是基础课门类不宜过多,内容不易过长,但是起点可以加高加固,将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纳入相关课程,减少描述性知识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课程。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例如避免基础化学与环境化学内容大量重复现象。高等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组织课程,有效地进行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二是教学内容要推陈出新,实行环境工程与相关领域学科相互结合,构建交叉学科的网络式教学。此网络式教学是指交叉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以网络化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其目的是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综合化、整体化的特征,使得现代环境工程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空气、水和土壤的研究,而扩展到上至宇宙下至地核、大至生物高分子小至亚分子自由基等环境工程涉及的领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环境工程学生传授自然科学与技术知识,而且增加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拓宽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三是实验内容要加强综合性,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副体”的教学模式,加大以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比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课题组结合本课题研究所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模式,对高等教育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