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思路
作者:文 冬 周艳红 原福永
[摘要]根据目前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自身人才培养类型的总体目标、自身培养类型的确定、自身培养方向的明确、自身课程设置的规划以及学位的授予五个方面阐述了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定位与思路。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1-0049-04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虽然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从师范类到非师范类院校的办学体系[1]。
由“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技术学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学科体系;随着国家对各行业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受到社会和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由此,各个相关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最新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模式,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要求。
近两年来,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召开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研讨会”。但由于开设该专业的理工类院校较少,会议没有针对理工类院校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还有待于继续探讨符合理工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特色的解决办法。
1目前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所面临 的挑战与机遇
相关资料显示:到2003年底,国内一共有150所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高校有26所,占17.33%,师范类高校占66%,综合类高校占10%,体育类和民族类高校各占2%,外国语类高校占1.33%,农林类和财经类高校各占0.67%[2]。可见,在150所高校中理工类院校只能被看作一个小群体,这相应地导致社会各界忽视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从而影响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身的发展。
调查显示,理工类高校中有10所授予理学学位,占38.5%,其余均授予教育学学位;全国范围内授予理学学位的高校共有59所,占39.3%,其余均授予教育学学位[2]。这一组相近的数据说明:社会各界对教育技术学的了解仍局限在教育或教学范围内,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与拓展;另外,理工类高校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时面临着师资短缺的压力,导致自身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在专业上全面发展的要求,这进一步影响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以上分析表明,相对于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最早、基础较好的师范类院校来说,理工类院校发展空间显得非常狭窄;并且加上教育类学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大,这导致校内其他学科在某些情况下对本专业的排挤,同时影响了学校领导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如科研经费的投入、学科建设的步伐等。
不过,理工类高校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技术实力相对雄厚,科研经费相对宽松,还能进行教育技术学各种研究领域的科技转化,即自身有着很大的潜力来推动教育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由于当今社会比较紧缺应用型人才,对应用型本科有着很大的需求。有关专家曾指出,新世纪理工类高校的工程教育应该按照“面向工程、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进行改革,建立以校内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社会欢迎为衡量其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理工类高校应抓住机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工程教育和实践机会。这样,相对其他类型的高校来说其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会尽早地抢占应用型人才市场。
2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 定位
面对以上国内其他类型高校的竞争,理工类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处境和自己学校的发展特色与定位,共同促进自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下面笔者根据理工类院校的一般特征,从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类型、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学位授予方面较为详细地探讨理工类院校该专业的发展定位问题。
2.1自身人才培养类型总体目标
根据AECT94定义和AECT05定义,并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笔者总结出了理工类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3]:
1)掌握教育技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职业道德;
2)掌握教学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策划、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4)了解教育技术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掌握一定的绩效技术,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能力。
2.2确定自身的培养类型
参照国际上关于人才类型的划分方法,并且结合我国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笔者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划分为以下四种[3]:
1)基础研究型人才。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以上的培养目标;
2)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将教育技术理论、实践与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及其它相关领域的人才,主要培养方向是本专业的本科生;
3)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本专业所学到的各种技术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主要培养方向是本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
4)职业应用型人才。对教育领域及其他有关领域的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使其在各自的工作中能有意识地利用教育技术,主要培养方向是进修生、教育技术培训班等。
由此,笔者认为理工类高校由于自身具有理科和工科的性质,它们应采取“应用研究型+技术应用型”的联合培养类型,并取其技术含量高的就业领域来着重培养本科生,体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该专业的竞争力。
2.3明确自身的培养方向
经调查,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大致有五个培养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
依据理工类院校的其他理工类专业优势和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需求情况,并且由于受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强力竞争影响,笔者认为符合自身利益的培养方向为: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
其中,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方向培养主要培养多媒体素材的设计开发、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以及人力绩效开发与知识管理方面的人才。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培养多媒体素材的设计开发,电视专题片的策划、拍摄、编辑,广告策划与制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2.4规划自身的课程设置
在明确自身的培养方向后,我们必须根据它来规划和开设相应的课程。一般来讲,高等学校以校级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学科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五大块来统筹规划所有的课程。
1)校级必修课。由军训和军事理论、两课、大学英语、体育、理工类专业基础课组成,这为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2)专业必修课。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组成。教育技术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与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测试和评价方法;现代教育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教育应用和网络教育应用;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科目。
由此,笔者选择了以下八门核心课程:学与教的基本原理、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媒体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同时根据理工类院校的理工教学与科研背景,笔者选定了以下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电路理论、模拟电子基础、数字电子基础、教育传播学、专业英语、艺术基础、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等;
3)专业方向限选课。在明确了自身的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向后,笔者根据理工类学校自身的特点,列出了下列专业方向课:
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课程论、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人工智能、绩效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概论、电视编导与稿本写作、数字摄影、电视专题片制作、教育电视系统、三维造型与动画特技、数字传媒理论;
4)学科选修课。为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满足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笔者根据两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教师授课情况,设计了各自的方向选修课:
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管理与组织、网络传播概论、数字媒体理论、数字摄影、计算机图形学;
数字媒体技术——广告与创意、非线性编辑技术、网络传播概论、流媒体技术、影视作品赏析、虚拟演播室系统;
5)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课程设计、教育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详细情况见表1。
2.5授予学位
毋庸置疑,经过上述详细的探讨,理工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授予理学或者工学学士学位。
面对国内其他类型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强烈竞争,理工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抓住专业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类型的总体目标,确定自身的培养类型,明确自身的培养方向,规划好自身的课程设置,真正培养出其他类型高校不可代替的具有强烈竞争优势的优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