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道德教育的阶段和层次

作者:张建政




  但遗憾的是当前德育工作的失误之一就是各阶段教育目标不明、层次不清,忽视了各阶段的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应有的区别,而是一股脑地将行为规范、道德要求、政治理念、向小、中、大学生们灌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小学生和中学生们背熟了一篇篇的“思想品德”课文,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到了大学,老师还要苦口婆心地教育大学生们要诚实、要礼貌、要爱护公物等等。可正如朱熹指出的,“蒙养弗端,长益浮靡”,“而今自小失了,要填补,实是难”[8]。小时候没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长大了就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的事,而且这时再想补救就实在是难了。
  这几年来,社会道德水平的集体下降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社会基本道德准则遭到破坏,各个领域内的公德开始丧失。诚实、守信等一些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德,在今天却成了需要大张旗鼓号召的可贵品质。这些现象的出现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学校道德教育的失误应是其中客观存在的原因之一。而要想改进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朱熹的小学、大学教育思想无疑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例如,我们可以尝试把高尚层次的德育内容排除到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内容之外,而把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重心放到培养文明行为习惯上来,通过反复的训练力争使每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成为一个文明的人。而高中及以后的德育工作重心才是高尚层次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这两个阶段教育方法的不同,把德育内容当作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而一味地进行“灌输”是很难培养出文明、高尚的现代公民的。
  
  总之,虽然朱熹小学、大学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等在今天看来殊不足取,而且在教育阶段的年龄划分上也显得缺乏科学依据,但他重视早期教育的态度、分层分段教育的方法、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都值得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者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第五章[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第一章[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五经筵讲义[M].四部丛刊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5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朱熹.朱子语类: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题小学[M].四部丛刊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8朱熹.朱文公文集 :卷七十六小学辑说[M].四部丛刊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9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