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分析
作者:吴忠才 朱金林 徐 迎
3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机理分析
3.1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的源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过程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的源泉是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
首先,相对价格变化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导致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仅为180.9万人次,旅游创汇2.63亿美元。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7686亿元。2005年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4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700万人,从业人员总数为445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要素角度讲,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升,即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增加。要素价格比率变化,势必就要求高等旅游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旅游人才,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从而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从培养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培养博士研究生;
其次,偏好的变化也是制度变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旅游活动正好就能从多方面满足这种需求。也就是在众多的休闲方式中,人们偏好于选择旅游活动。另外,一部分学生对旅游专业有特别的偏好,一方面希望通过专业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自身的职业身份,来“免费”游历全国各山水名胜。这两类偏好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的偏好性源泉。
3.2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模型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模型,比较著名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的机理,可以从制度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也就是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拉动(推动)了制度的变迁。
1)诱致性制度变迁。在诺思制度变迁模型中有一个基本假定,就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潜在利润,或外部利润,指的是一种在已有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得的利润。理论上只要这种外部利润存在,社会资源配置就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就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具体到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中来,就是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在人才需求结构中,高素质人才出现较严重的短缺,而这些高学历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比低学历、非旅游专业人才的工资要高出很多,从而使众多的从业者和准备加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才,在专业选择和学历选择上,都倾向于选择旅游专业。也就是说,旅游从业人员在现有初始状态的制度中存在无法获得的利润,即外部利润。只有通过制度的演变,对某种初始制度进行改进,才能获得外部利润。这就是制度变迁的演进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过程与交易过程。具体来说,就包括高等旅游教育专业招生单位的增加、招生规模的扩大、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学历结构的提升,这一系列的变迁过程正是在主体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发生的;
2)强制性制度变迁。国家是制度的供给者,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来实现。理性的统治者,能根据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消除制度的不均衡,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具体表现在教育部的招生政策和招生单位的审批、授予博士与硕士学位单位的审批等问题上。当然,强制性制度变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统治者的偏好与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因素在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中,也体现得很明显。2006年,国家教育部在审核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时,要求所有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中必须有数学考试。而在此之前的部分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培养方向等实际情况,入学考试可以不考数学,而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必须考数学。这就是通过国家强制性政策来引导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变迁,即强制性制度变迁。
4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趋势分析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从招生单位、招生人数,还是从学历结构等方面来说,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上文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历程以后,笔者认为今后若干年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将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高学历教育需求增加。我国旅游产业近年发展迅速,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步增加。一方面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总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在增加。这是制度变迁的诱致性因素,是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
2)院校培养制度供给合理化。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在学科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与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已有较多学者在这些问题上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很多解决和完善的建议。可以预见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将达到均衡状态,从而呈现出院校培养制度供给合理化的趋势;
3)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化。从国外来看,高等旅游教育经历了重职业教育到重学历教育,再到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以前个别院校在处理职业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关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目前既强调专业学历教育,又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即出现了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陶汉军.关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J].旅游学刊,1997,(S).
2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旅游学 刊,2004,(S).
3 谷慧敏,王家宝,张秀丽,等.世界旅游教育巡礼[J].旅游学刊,2003,(S).
4吴必虎,蔡利平.美国大学的旅游研究.旅游学刊,2001,(4).
5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5).
6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S).
7 张广瑞.日本旅游研究与教育的概况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1,(4).
8 申葆嘉.论旅游学科建设与高等旅游教育[J].旅游学刊,1997,(S).
9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10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