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谈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姜永玲 赵延博
5设立语言课程设计训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言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应用”,从应用出发,以应用为目的。学这门课以后,不能只是“知道”某些语句,而应当能够掌握程序技巧,编制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可以在学习语言课程后留出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课程设计训练,要求每个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编写一个有意义的程序。课程设计训练对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启迪创新意识大有裨益;学生自主选题,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上机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完成该作业过程中,编写出完整程序,得到正确结果固然重要,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完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设想要充分肯定、鼓励、引导,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具体如何去做,应当放手让学生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精神。由于学时有限,可以将学生分组,采用组长负责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在明确的目标驱动下,学生会将以往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到实际开发中去。在开放的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被充分的激发,主观能动性也将被极大的调动,活跃的思路、竞争的意识往往令教师兴奋不已。
实践证明,开设课程设计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些实验结果的取得可以有几种方案,往往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精心设计,周密思考,这过程本身就孕育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建设教学管理平台,丰富学习资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因此,如何优化学习资源,建设高效、开放的教学系统是每门课程面临的问题。2000年笔者开发了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验安排、电子教案、CAI课件、作业提交、讨论区等功能。虽然实验安排的上机时间是固定的,但学生通过在线作业系统随时随地提交作业,在教师批阅作业之前,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随时下载,修改并再次提交。该功能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循序渐进地完成作业。教师可以更方便、更高效地管理、批阅作业,并及时给出分数及评价,肯定长处,指出作业中的不足。公正、恰当的评定代表了教学动态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可程度,学生会从中受到激励,以满足其心理需要,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的肯定和欣赏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可以促使其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这种教学管理系统提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程监控,不仅帮助了教师的教学管理,而且极大鼓励了学生通过课外机时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之能进行“自助式”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7结束语
创新教育把学生看成主体,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去努力获取应具备的才智和能力。它符合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需要高校教师长久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教育技术通讯,2005,(2).
2姜永玲.高校理工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改革建议.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3 孟宪柱.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