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高校闲暇教育现状剖析与措施建构

作者:苏 敏




  [摘要]通过分析当今大学生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高校闲暇教育现状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对高校闲暇教育的措施进行建构,以期能深化高等教育中闲暇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闲暇教育,现状剖析,措施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7)03-0224-04
  
  高校闲暇教育应该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1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
  
  为了寻求对当代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了解,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雷洪教授对华中科技大学的1041名大学本科生[1],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对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的614名大学生[2],以及贵州师范大学对贵州师范大学的1052名本科生的闲暇生活状况[3]作了一系列的调查,在此基础上,2005~2006年对浙江省几所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开展了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756份,回收率为84%,其中有效问卷615份,占回收问卷的81.5%。调查对象的专业构成,文科类为38.4%,理工科类为61.6%。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男生为67%,女生为33%。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大学生时间安排的了解;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内容选择;大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的期望以及对现在闲暇生活的实际感受;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对闲暇生活对自身成长意义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自身的闲暇生活的自觉程度等。
  他人和笔者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知识扩充、能力培养、素质锻炼活动,又有满足精神和生理需要的恢复性的消遣、娱乐活动,也有无所事事的消磨时光。在多姿多彩的闲暇活动中,追求着各自不同的需要和价值。有人崇尚“阳春白雪”,有人喜好“下里巴人”。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就会发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存在以下几个不容乐观的特点:①闲暇活动以个体独立活动为主,集体互动活动严重缺乏;②闲暇生活丰富多彩,但闲暇活动的层次不高;③闲暇生活质量较差,理想与现实反差较大;④闲暇生活缺乏自觉的计划,具有随意性;⑤闲暇知识贫乏,闲暇技能匮乏;⑥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闲暇生活不够重视。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总体是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但在闲暇生活的结构、闲暇活动内容的层次、闲暇时间的自觉性、学校、家庭对闲暇生活的重视等方面都存在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质量,就必须关注这些问题。
  
  2追根寻源:剖析高校闲暇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闲暇生活的重要性要有明确的认识,要具有一定的闲暇知识和闲暇技能,并且能自觉自主地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具有正确的闲暇观,自觉选择有利于自己身心全面发展的闲暇生活内容,自觉选择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借助大学生闲暇教育的教育力量,这也是大学生闲暇教育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指导作用要达到的效果。所以,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出现的这些现实问题,可以到闲暇教育中来寻找根源。
  
  2.1“功利”的社会背景
  探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生的问题,必须要考察该问题生长的社会环境,对闲暇教育的考察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闲暇与工作对立起来,人们一直认为工作或劳动是有价值的,而闲暇生活是无价值的,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勤俭持家”的传统,“闲”往往与“懒”联系在一起,两者相结合,更进一步导致人们对于闲暇生活的实用主义观点,强调:人应该在工作中找到个人的满足和个人经验的意义,非工作的活动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闲暇生活如果不是为了挣钱,便是毫无价值的,喜爱闲暇的人通常被认为是不求上进的。 因此,社会重视对人的工作能力的培养,认为这样能创造经济效益,但对于人的闲暇能力和闲暇态度则不予重视。人们不会很重视闲暇生活,而对闲暇教育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反映在高等学校的闲暇教育上,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闲暇教育被不可避免地浸染上了浓厚的功利性色彩。由于对功利的屈从,闲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与这个功利性目标不一致的活动,不但不会被列入优先次序,而且在深层意识中它们一直被认为是无所事事和浪费时间的教育活动而受到排挤。社会的这个深层次的功利因素,使得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大学生自身)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重视不够,也使得闲暇教育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
  
  2.2高等学校闲暇教育的“滞后”、“缺失”和“失误”
  如果说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影响还只是一种潜在、宏观作用的话,那么,作为大学生生活的外部环境——高等教育及高校对他们闲暇生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决定性的,高等学校闲暇教育的“滞后”、“缺失”和“失误”,是导致大学生闲暇生活目前状况的重要原因。
  1)我国高等学校的闲暇教育“滞后”。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闲暇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进行研究。1967年,在日内瓦举行的欧洲娱乐会议上通过了一个《闲暇余章》,充分肯定了闲暇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闲暇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总体规划。1995年12月14日通过的联合国大会50/81号决议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承认,闲暇活动对青年人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身体发展非常重要。”“各国政府可以将闲暇活动置于优先的一个方法是向教育机构提供资源,以发展成立这种机构所需的基础设施。此外,闲暇活动可以成为正规学校课程的一部分。”目前,就我国的教育状况来看,我国大学生所拥有的闲暇时间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对闲暇教育准备还很不足,在国家教育议程中,全面完整的闲暇教育计划还没有出台,在高等学校的闲暇教育中,只是零星地以活动、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指导,而对于有组织有目标地培养大学生的闲暇态度、闲暇行为、闲暇价值观和实施闲暇教育的理念、方式等,则多为空白,高等学校现在闲暇教育状况与大学生对闲暇教育的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滞后情况,导致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从而使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期望与现实感受的反差太大,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缺乏自觉性和计划性;
  2)高等学校闲暇教育的“缺失”。从本性上来说,教育要实现的目的有两种:使受教育者具有谋取生存手段和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应当承认,高等教育在教会人们去适应、掌握和发展外部物质世界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正是在大学的影响下,人类驾驭物质世界的知识与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因此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支柱。但是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和强调大学生驾驭物质世界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暴露出自身的缺失:“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也必然前提性地抛弃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尺度,把一切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4]。这一根源于市场经济的教育理念使得高等教育失去了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的重视,大学就成了可怜的生存工具和就业砝码。目前,高等学校要么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敷衍了事,以应付为主,要么就将其当作纯粹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手段来进行操作;
  3)当前闲暇教育自身的“失误”。高等学校当前的“闲暇教育”本身的失误,也是大学生闲暇生活存在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均开始对现有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开始进行全面的反思,试图重新寻找和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反思过程中,很多人注意到闲暇生活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意义,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研究并有一些实践尝试。但是为什么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还会有如此多的问题呢?关键的原因恐怕在于当前闲暇教育本身内在的缺陷:在指导思想上,以“填补”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防止大学生“无事生非”为其主要价值取向,而没能从人性的角度,从大学生个性与人格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关照;在教育的内容上,侧重于具体的娱乐科目和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技巧,而忽视对于学生进行闲暇价值观和闲暇生活方式的教育;在教育原则上,主张灌输既定的闲暇价值和行为方式,把社会、学校的意志强加给大学生,而不是帮助他们分析各种闲暇生活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澄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闲暇生活方式。这种根本意义上的内在缺陷导致的后果是:高校在闲暇教育中没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这恰恰是闲暇教育的大敌,因为闲暇生活的本质是自由与自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