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

作者:崔 超 曲世卓




  [摘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从问题提出、理论基础、模式结构和教学实现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并结合教学实例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模式,模式结构设计,模式的教学实现。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7)03-0255-04
  
  1自主学习模式的提出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意义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深刻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生学习观念从传统的单纯获取知识和文凭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的观念转变,在学习策略上学生从机械性的被动学习向研究、探索型和效益型的主动学习转变,学习媒体也正经历着从线性的文字媒体向非线性的多媒体文件结构的转变,学习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单位授课已让位于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为主,并辅以合作的网络教学新模式。
  同上述过程相伴,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和心理需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创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不受时空限制、交互良好的教学体制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根本,而构建具有跨专业、跨年级特点、有创新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着眼于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封闭教学系统开放的目的,系统探讨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并结合教学实例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教学实现
  
  2.1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原理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借助于一定的客观场景,同教师与其他同学互动,通过协作交流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学习者的职业能力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和学习者职业能力结构五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和能力结构的基本条件,教学中的主、客体及客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能力建构的实现过程,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多用户性、分时性和目标任务的并发性是建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载体,通过它,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去研究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学会逻辑操作,同时获得知识、获得探究的途径和态度。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体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以网络支持的虚拟空间为基础的协作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某一专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换信息。在交互过程中,既有人机交互,又有人人交互。实现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而网络环境为此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平台。
  
  2.2自主学习模式的结构设计
  自主学习模式的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在自主学习模式结构模块的构建过程中,各模块需满足以下功能:
  1)客体激励。网络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技术层面的,但其根本作用仍是教育,它是网络投入和产出的功放平台,而技术只是网络教育的支撑和凭借。以人为本是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结构客体激励模块的指导原则,因此,网络教育学习模式要防止和克服偏重技术教育的误区,重在激发学生的生命创造本能,以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
  2)模式集成。网络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是人机交互,其背后却是教育投入、教育管理、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教育支持服务相互联结的系统整合。因此,自主学习模式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也不可能脱离现行教育环境的规范。在内容上要兼收并蓄,吸收他人之长。在特色上要呈现本校、本地区的“个性模式”的特点。模式集成要求客体学习者能够把握综合平衡,在动态中和谐地发展,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3)信息传递。网络教育是全球信息化的产物,引发了学习领域的深刻革命。由于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传输功能,信息的传播实现了跨时空,对自主学习模式来讲,必须全面认识现代传播媒介的功能,学会准确地判断信息、获取信息和创造性地处理信息。重视信息传递的质量,排除无关信息对学习的干扰;
  4)控制反馈。依据自动控制系统理论,采用闭环的多输入多输出自主学习模式的系统理论上都会受到外界随机变量的干扰,分类上包括被控对象和控制机构,反馈机制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系统输出端采样信息,经过专业权威结构的分析、评估和加工处理后,再输入系统,调节机制和模式、改变被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以获取理想输出。
  由于网络教育信息量巨大,学习者必须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加以控制,实时将学习状态通过适当管道反馈给管理机构,及时处理反馈信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自适应。基于网络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随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不断完善,由于工具软件的多样性、应用手段的智能化和信息流的复杂性,学习者面对这种动态的外部环境,要进行自我调节,不可能有适应任何环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采用具有一定自适应功能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对象,学习效率才能倍增,才能掌握多种学习技术、策略、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6)规律效益。任何学习模式的设计都要反映学习的客观规律,符合学习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任何违背认知规律,不讲效益的学习模式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探求学习者的需求、认知、情感、个性差异等心理规律,按学习规律办事,是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
  
  
  2.3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实现
  1)创设情境和教学实践。笔者以操作系统课程作为网络学习的研究对象,在课程开设的前一个学期组织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积极参加专业课程建设研究过程,以“目标实现”为策略,激发学生自我实践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和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实现,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依据上述原理,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型时,我们首先召开操作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和自我学习动员会,将学生的上网兴趣迁移到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和超前预习方面来,借助于大学网络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有关知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
  2)兴趣迁移及专题解决。在教学实现中首先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在目标方向上的求知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过程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交互式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不同的专题,由学生实现自行结合的分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专业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实践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利用学生掌握网络工具迅速的优点,依托成熟的网络资源平台,采用“情境—探究—反馈—优化”的方式,组织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扩展和深化专业课教学,实现“探索—迁移—创新”的认知过程,培养教、学双方从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上建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专业技能。在交互过程中完成了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我学习和自行管理的网络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为实现同一目标的前提下,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实践;在动手练习的过程中情景交融,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去获取信息、验证假想、思维碰撞,实现自我学习的预期目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构建团队和个人的综合素质结构,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