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新课程背景下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方式
作者:朱建国
1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
1)命题要有针对性。命题的针对性就是要研究题目如何出得切合学生的实际,如何因年级、因班级、因学生而异,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种活动一道题,不分年级高和低”。一般说来,处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往往靠直接感知。指导他们练习写话时,要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具体事物,也可写想象中的事物,初步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时间的距离要短些,空间的范围要小些。随着学生的年岁增长,年级递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命题也要随之提高要求。如以“看文艺表演”为内容命题,可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用几句话写出看了哪些节目,自己看节目时的心情如何;第二学段(~4年级)的三年级学生则要重点写出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如《魔术表演》、《快板说唱》等;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学生可写《看文艺演出》、《记一次文艺演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可写《一次精彩的文艺演出》等;
2)命题要有启发性。命题的启发性,就是要研究习作的命题如何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习作。要使命题具有启发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他们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同样的道理,和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化解他们考场习作的紧张感,还能转化为习作的内驱力;二是要能启发学生的想象。习作测试的命题范围不能只局限于记实类习作,还应兼顾到想象类习作,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示个人创造力的习作;三是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小学生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孩子们习以为常了,写起来往往感到平淡无味,要么提不起精神,要么老调重弹。对于这一类内容要善于捕捉生动的画面、新鲜的镜头,使习作的命题起到投石静潭的作用,激起孩子的情感波澜,鼓起孩子的习作热情;
3)命题要有灵活性。有些教师片面强调习作测试的“统一检测,统一评分”,往往喜欢采用传统的“大一统”直接式命题方式。经常采用这种命题形式,会削弱学生的习作个性,而且一篇同一题目的习作写什么内容,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似乎一切都有定数,极易出现“默写”范文的现象,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习作水平。要真正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自如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必须增强命题的灵活性,放宽回旋余地。可以采取出多道题供学生选择、半命题由学生补充、提供范围由学生自主命题等形式,增强命题的灵活性和开放度;
4)命题要注意习作环境的特定性。习作测试不同于平时的习作,它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考场),完成符合要求的习作。测试性习作的命题,一定要考虑到习作环境的特定性。一些在平时习作中被认为是不错的命题,往往不一定适用于习作测试。比如,如果出一道需要习作前通过参观访问、熟悉相关生活或搜集资料才能完成的习作,学生因无法完成前期工作,考场上要么抓耳挠腮、难为无米之炊,要么胡编乱造、草草应付了事。
2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方式
1)范围式命题。根据考查对象的实际水平,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生活阅历,划定一个范围,任其选择。如,《我最喜欢×××》(以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为内容,完善命题,写一篇习作)。这个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打开记忆“库存”,选择心中所“爱”,自由地抒发生活感受,各展其长。这样的命题,“呆中求活”、“同中求异”、“平中求奇”,既能让学生有所选择、有话可写,又能拉开档次,考查出真实水平;
2)材料式命题。将习作题化为一段具体的材料,或描绘一个情境,或交待一段情节,或提供开头、结尾,要求考生按提供的材料和要求习作。如试题《卖报》,可化成以下的材料:放学后,丁聪和周小明到下岗工人童阿姨家去买《扬子晚报》。只见童阿姨躺在床上,原来,童阿姨感冒了,医生说她需要卧床休息。看着那100多份报纸,童阿姨心里非常着急……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习作。这类习作题型,限制性较强,对抑制猜题押题、考前制“预件”有一定作用。但试题设计时,要注意所给的材料要明确,文字要简洁,程度要适当,空间要宽阔;
3)看图式命题。提供图像清晰、含义明确、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象、构思习作。生动形象的画面既为学生直接提供了习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情趣。看图式命题不仅多元地检测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还大大降低猜题押题的命中率,从而提高测试的可信度;
4)提纲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于想象类习作。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极不稳定(年级越低则越差),其想象过程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刚开始写想象类习作时往往会出现不着边际的情况。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提纲,引导其循着提纲想开去,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就会大大增强。试举例如下:根据下面的提纲,想象具体情节,完成习作,题目自定。提纲:①小明的父母不在家;②小明生病惊动了楼上下的邻居;③邻居送他去医院;④医生精心医治;⑤小明康复,平安回家;
5)话题式命题。这是一种设计一个具体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完成习作的命题方式。话题式习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和这个话题的信息相关的内容,都是符合题意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有效避免了“跑题”现象的发生,而且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种命题方式可适当运用于第三学段。试举一话题式命题如下:亲情是生活中最平常、最易感受的感情,它包括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等等。你一定曾被亲情感动过,也一定盼望获得更多亲情的关爱。请你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感受,题目自拟;
6)整合拓展式命题。这是一种把语文测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和“习作”两大项目有机整合、巧妙拓展的命题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读懂为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而提供的短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要求,对短文的内容进行拓展性的加工改造。具体形式有仿写、加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这些形式的命题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项目的正确率,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7)直接式命题。即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直接出一个统一的文题考查学生。诚如上文所述,这种命题方式有它的缺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也并不是说,直接式命题习作就不能出、不能写了。设计这种形式的命题,首先要考虑题目的新颖性,不能总是出“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等老一套的题目;其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提要求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要求;
8)组合式命题。为提高习作命题测试准确性,改变以一篇习作进行测试的传统做法,可设计一组试题,组合成一个习作测试的“多面体”,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习作能力。同时,分题评分也可减小因阅卷者的主观因素而带来的评分误差。如,一组组合式测试题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设计一道应用文习作测试题,二是设计一道语言交际能力测试题,三是设计一道记实类或想象类习作测试题。
参考文献
1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