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
作者:刘 萍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79-04
美国高等教育陷入这样的尴尬:“在全世界都争相效仿的同时,在本国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批评。”[1]有关高等教育的成本过高导致学费上涨、管理运行机制低效以及高等教育角色定位不清等危机的呼声在美国一浪高过一浪。现实的美国高等教育真的是“危机四伏”吗?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危机及其来源进行理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
1美国高等教育“危机”的现状
美国高等教育代表着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社会上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抨击主要集中在学费上涨、市场化(或商业化)和角色定位不清三个方面。
1.1学费上涨
高等教育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的下降,导致高等教育学费的“失控”成为社会各界抨击最多的问题之一。根据美国大学协会(College Board)编写的年度报告,25年间(从1974~1975年度到1999~2000年度)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学费的增幅超过600%。上世纪80年代末私立大学学费年平均增长15%,见表1[1]。
由于高等教育属于知识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加上为高成本的研究和其它各项活动的支出,生均成本一直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联邦和各州政府的财政支持却处于停滞甚至下降状态。美国州立学院和大学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ASCU)在2004年度的财政报告中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对公立高校拨款的增幅逐渐减少,2003年政府拨款增幅为1.2%,2004年政府拨款更是出现了近11年的首次下降,比2003年下降了2.1%[2]。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尽管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已借鉴企业高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尽力削减高等教育的办学成本,但由于高校在管理、组织和运行方面存在着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等特性,照搬的企业模式往往收效不大,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在1997年递交的一份调查中指出,“人们担心高等教育的学费过高,认为可以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学费。”此项调查还进一步指出,“人们无法理解高等教育学费上涨的原因……,认为高校管理者对学费的上涨漠不关心。”[1]
1.2高等教育市场化
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学术独立性的动摇也是美国大学经历的一个危机。美国大学有较强的务实精神,强调企业和学术的联姻,即所谓的产学研一体化,从短期效益的角度来看,这的确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市场的运行规则与大学的目标不尽一致。在市场规则的约束下,大学逐渐失去了其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自由精神。如在一些企业投资开发的项目上,为了防止同行间的竞争,不允许大学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出来,或者要求大学推迟发表,甚至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删减,严重阻碍了知识的正常传播[3]。
另外,一些大学教授开始朝着企业家的方向努力。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领域,这种努力就是给自己的项目、学生以及所在的研究机构筹集资金,如争取科研启动资金或合同。而在临床学科领域,如医学,这种努力就变成从临床服务中赚取足够的经费收入。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是教授离开课堂,大大地影响了他们指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有的大学以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对大学教师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要求教师“不发表论文就完蛋”,使得大学教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科研上,同样影响了正常教学。
1.3角色定位不清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是在三种传统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是来自于英国牛津、剑桥的文科教学传统;二是来自于德国洪堡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三是来自美国1862年Morrill的“ 赠地法案”后的传统——大学服务于社会。
围绕着美国高等教育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有很多争论。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最初受英国的影响将教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1876 年霍布金斯大学受德国洪堡大学的研究型大学理念的建立,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转变为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的发展道路。而美国自1862年Morrill“赠地法案”颁布以后,赠地学院、初级学院以及社区学院的先后兴起,使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自从高等教育的角色不再单一后,孰重孰轻就常常引起争论。经过长期争论,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角色中,教学和科研是基础,高等院校通过自身教学和科研活动来服务社会。因此,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偏向任何一方都不明智。
然而,现状是大学往往忽视教学。如大卫克普在《抢救大学:都是行销惹的祸》一书中透露,纽约大学目前有70%的本科课程是由外聘的兼职讲师教授的。这些讲师同时也受聘于其它的大学,这显然不能使本科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美国学生挤破门槛想要进入名校,不料这些学校的本科教育却已不幸沦为大学的附属品,根本不受重视。与历史上的本科教育相比,现代本科教育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校不知道究竟该为学生提供何种教育。实际上,进入20世纪,几乎所有大学都千篇一律地失去了教学方向和自由[4]。
从表面看美国高等教育的“危机”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隐藏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危机”背后的真实原因并不像它们的表象那么简单。
2来源分析
2.1历史来源
“危机”(crisis)这个词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中屡见不鲜,不同时代又赋予它新的涵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有以下三个时代的代表观点:
第一,早在1865年弗莱德里克巴纳德(Frederick Barnard)就提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们久经考验的高等教育体系一直倍受谴责。来自于全国的呼声逼着相关人士讨论如何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5];
第二,1972年鲍德斯顿(Balderston)和崴瑟白(Weatherby)提出:“美国的高等教育在本国和其他地方受到以下危机的困扰:失去公众信任、是否继续重视博士教育、财政危机,等等”[6];
第三,1996年莱斯理(Leslie)和弗莱特维尔(Fretwell)认为当时的危机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比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对于那些曾经被一致认为“这次的情况与以往不同”的事情,还是在庸俗地、不断地重复着[7]。
可以看出,危机一直都存在,历史的各个阶段虽然赋予它们不同的涵义,但在强调“如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美国高等教育就会走向没落”这一点上如出一辙,甚至愈演愈烈。
2.2引起关注
高等教育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很难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引起当局足够的关注,来及时地调整发展政策,而危机则是引起关注最好的“警报器”。前密西根大学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认为,大学的重大变革很少是由刺激、机遇和希望来驱动的,通常都是对所意识到的危机的回应。因此,有人甚至说:“如果你觉得需要变革,而大门外又没有一只现成的大灰狼,那么,你最好引来一只。”[8] Robert Birnbaum 和Frank Shushok Jr.也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这些名目繁多的危机,其实是美国高等教育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获得权力和组织管理机构的有利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