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设计初步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作者:刘博佳 周 坚 涂 有




  2.2.3创造力的挖掘
  创造力的培养是《设计初步》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当然也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与其他科目融会贯通的结果。因此,在此方面对大一学生的培养也就有别于高年级,在此阶段应侧重于对其创造潜力的挖掘,给他们营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学习方法的形成。建筑学及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也给更多建筑理论营造了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优于知识的传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建筑设计不是空中楼阁、漫天想象,只有基于人的行为心理规律,体现技术的优越性以及时代、地域特征的创作才是创新的前提,这是与其他艺术创作最明显不同之处。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例如从第一个设计开始就养成徒手草图,以草模推敲方案的方法,以及通过分组制作模型等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等。这种扎实规范的做法能给学生建构一个科学的创作和创造平台;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学生设计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特别对大一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个人努力,也离不开平等、轻松的学习气氛和自由想象与表达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包容而不是轻易否定或批判学生的构思,好的想法应鼓励,不合理的地方要用学生能接受的理由让他们真正明白。另外,尽管这一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很有限,还是要激励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如在设计单元,尽量给每个人介绍方案的机会,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锻炼表达能力,鼓励与老师与同学间的对话。这样,一些有问题的地方经师生共同努力,能使设计者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比传统“一教一学”式的单一模式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可改变他们多年封闭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打开思路、开阔眼界,适应未来设计工作的要求。
  建筑教育随着时代进步,已从传统走向现代,革新是大势所趋,同时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进行。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改革,是在保留原有模式中大部分内容基础上的一种调整,是注入“新鲜血液”的更新。文中所述环节还仅是概括性的原则,相互间需不断协调,内容也有要推敲的地方。另一方面,《设计初步》课是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所强调的培养原则应该在后续的建筑设计课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只有相关教师共同参与,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陈静勇,高丕基,孙克真,等.《设计初步》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7(1):14-25.
  2高辉.传统建筑文化氛围中的建筑教育——意大利建筑教育特色[J].建筑学报,2000,(2):40-44.
  3张路峰.中、德建筑教育的不完全比较[J].世界建筑,2006,(10):124-125.
  4王韶宁.话语权力体系与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07,(1):31-33.
  5王立品.浅谈当前建筑教育的弊端[J].四川建筑,2003,23(8):65-66.
  6曹亮功.从建筑职业看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05,(2):76-77.
  7尹青.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