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

作者:陈艳春




  [摘要]针对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要求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培养目标和文献检索课的特点,提出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并给出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与毕业设计融合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信息检索,毕业设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3-0261-02
  
  毕业设计是反映大学生科研能力、思维写作能力和吸收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目前大学生在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与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脱节。文检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即以提高毕业论文的新颖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目的,以毕业设计全过程为平台,以文献检索课为导航,充分挖掘和强化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基本、初步的科研活动实践,从而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和能力,为日后应对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奠定基础。
  
  1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1.1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自1984年高校为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这一规定对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信息检索的内容、手段和工具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传统的文献检索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知识信息的发展[1]。
  
  1.2对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其一,缺乏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不能合理地利用搜集到的文献信息,盲目“拿来使用”,断章取义,急功近利,甚至直接或隐性地抄袭;其二,缺乏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论题毫无新意,内容缺乏论据;其三,缺少信息检索与查新能力,结果不是正确的废话,就是重复的劳动。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以信息检索与利用为导航,全程指导每一个毕业设计环节。
  
  1.3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搜集、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传统的文献检索教授的仅仅是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的使用,这只是信息素质的一个侧面,而如何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对现代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大量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而生发出新的知识,应是文献检索课中涉及的内容。但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做不到这些。学生仅仅是把这门课当作学分来修,学习结束了,一切也就结束了,真正到毕业设计或写作论文时,很少有人去自觉利用所学过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去系统地查找、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并通过深入的思考有所创新[2]。
  
  2文检课与毕业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1毕业设计过程为信息素质培养提供载体和环境
  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毕业设计的具体实现、设备使用、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是赋予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载体,这也为信息素质培养提供了载体和环境[3]。
  
  2.2毕业题目是文检课实践的理想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注重题目的新颖,教师的科研项目往往都是比较新颖、热门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它能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前沿课题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这样的课题对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直接的帮助,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新知识的欲望。与传统文检课实践的机械操作题目相比更具有吸引力,是最理想的文检课实践题目。
  
  2.3教学更灵活
  文检课在作为全院必修课或选修课时,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等差别被忽略,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很差,把文检课融入到毕业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学习更灵活。
  
  3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文检课教学
  
  3.1教学目的设置
  根据网络环境下的文检课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针对性训练为手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1)提高信息分析、利用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把资源获取局限于文献资源上,尽管讲授内容已从手工检索发展到电子或网络检索,但几乎都是本馆文献资源介绍。实际上,除文献资源外,存在于网络的各类实用型资源更是科研人员寻觅的无价之宝。网络环境下的资源类型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资源的框架,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科研能力除文献获取能力外,还应包括为解决科研中的问题而利用网络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
  2)提高利用有效的工具完成科研活动的能力。因特网上提供了大量用于科学研究的开发工具,如:计算软件、分析工具、编辑程序及试验模型系统、数据资源、专业数据库等。这些资源以免费或注册方式存在于网络中,它们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成高强度的复杂计算,绘制多维结构的图形、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从而提高科研效率。然而这些资源同样无序地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需要发现和获取,需要了解和认识。文献检索课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将这部分资源通过整理、归序,介绍给学生,使之意识到这些资源对他们从事研究的重要性,进而有效地加以利用;
  3)加强利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交流,是提高研究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环境下的科学研究,使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更为容易和通畅。科研人员通过电子邮件、BBS、网络会议等形式与异地同行探讨和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博客、QQ群等新的形式也为科研交流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
  
  3.2保障措施
  1)教学大纲调整。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是一种新理念。必须将其牢牢植根于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中,同时也要将其视为考核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以强化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意识,自觉地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为此,要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以反映模式的创新点。为使科研训练落到实处,教学大纲要针对毕业设计环节对学时分配等加以明确。除了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考虑和毕业设计题目有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外,尤其要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联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记录学生各毕业环节的实施情况,文检课教师针对各环节中的问题给与指导;
  2)信息平台的建设。这种教学模式对文检课教师的基本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恰当点拨有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文检课教师很难对全院的专业都了解,即使了解也不能掌握专业发展的新方向,面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诸多困惑,就不能从容应对,也就很难想象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这需要专业教师和文检课教师互相配合,达到优势互补。
  信息平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连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文检课教学教师的纽带,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实施情况由指导教师填写,文检课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与指导;二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同时与多位教师互动讨论,提高解答问题的效率。
  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的要求,提出了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针对毕业的各个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献利用水平,锻炼了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模式中,毕业设计是主线,文检课是导航,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连接文检课教师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的阶段成果和考核指标是对教学的评价。这种模式弥补了文检课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石德万.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文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1):214-215.
  2王林廷.网络环境下高校文检课教学改革新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1):39-42.
  3李同英.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