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从“观物取象”到“格物成象”
作者:吴俭涛 孙 利
[关键词]观物取象,格物成象,设计艺术学科,设计史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4-0353-02
继承与创新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设计专业学生,甚至是老师,最常遇到并时常困惑的一对矛盾。
最典型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沿用历史上的传统风格来创造现代的产品。
目前大多设计师常用的做法是“观物取象”,即寻找某一风格的典型图案特征,并将它转移或借用到现实的产品设计上,这种设计理念和做法仅仅是借用了历史传统的皮毛,创造出的产品往往会给人一种牵强附会,断章取义的感觉,从本质上讲,这种“形似”设计只是历史的重复与再现,而不是创新与创造。
若要创新,必需把握某一历史风格的精髓,进而创造出“神似”的现代产品。
在讲授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总结并采取了一套“格物成象”式的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对典型产品进行解构和分析,进而全面地了解该历史风格的全貌,从而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1 “集物”,收集大量相关产品的实物图片 并进行汇总整理
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最辉煌时期和最高成就的代表。明式风格也是中式家具代表风格之一。那么,明式家具有哪些典型的造型特征?首先以明代椅子为锲入点,发动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寻找大量的明代家具椅子的实物图片,并进行汇总整理。因为要集中分析造型形式特征这一问题,所以将椅子色彩和表面处理要素排除,将实物图片归纳为线描图的形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摘选部分图片作为说明,见图1。
2“格物”,对指定产品的风格特征进行归 类与解构分析
将归纳好的椅子线描图片依造型要件进行分类。
组成要件的多少、轮廓形式与比例、虚实空间关系是一个实体构成的重要物理要素,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就可以把握住实体造型特征的全貌。
1)从部件多少的角度进行归类,可以分出两大类:一体类和连接体类。其中连接体类中又分为两要件(椅面+椅腿),三要件(椅面+椅腿+椅背),四要件(椅面+椅腿+椅背+扶手),五要件(椅面+椅腿+椅背+扶手+搭脚)。实际上每类还应有椅垫这一要件,但由于明代椅垫是丝质材料制成,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损坏丢失,现在已经找不到密切相关的图片证据了;
2)以1)中分类为基础,从轮廓形式与比例尺度的角度进行椅子演变过渡分析,最后归纳出三类演变:①一体类椅子由曲线形向直方体形的演变过渡;②连接体类由简单体向复杂体的演变过渡;③交叉体由简单体向复杂体的演变过渡;
3)以2)中演变为基础,从空间构成关系的角度对每一类演变过程再进行进一步分解分析。
以长方体-正方体为径向,一体类椅子由密闭空间向敞开空间的轴向演变过渡(见图2):
以简单体-复杂体为径向,连接体类由密闭空间向敞开空间的轴向演变过渡(见图3):
半封闭半敞开空间的交叉形体由简单体向复杂体的演变过渡(见图4):
3 “成象”,找出原型与原型的认可范围供 现代产品设计时参考
按2中演变推导过程演示,可以得出三类演变过程的典型形式,如图5~图12所示:
另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归类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图13所示的椅子到底是归为一体式还是连接体式类,大家的意见不能得到统一,所以该椅子形式同时出在一体式敞开空间和连接体式敞开空间类里,其实这正表明该形式即为一体式与连接体式的临界值。
在原型与最大值,最大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形态都属于可以被认可的明式椅子风格范围。
丹麦家具设计大师维格纳设计的中国椅,处于连接体原型与封闭空间最大值和敞开空间最大值的范围内。由于其形态、比例和空间构成关系在中国明式座椅认可范围内,所以他设计的中国椅虽然没有任何中国传统图案纹饰却仍带有强烈的中国明式家具的味道。而同时采用了现代工艺,所以在细节上又带有明显的现代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风格的继承与创新的典范,见图14。
这种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分类逐步推导产生结论的“格物成象”之法,对学生把握并理解某一传统风格的精髓非常有效。同时,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对国内外其他类型产品的风格研究,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思维能力,提高本科生科学研究水平,也将起到非常好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M].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