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音乐教学评价中的个性化策略研究

作者:戴 寅




  音乐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地评价,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作动机,更有效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完善教学管理,从而使音乐教学过程更客观、更科学,保证学生接受艺术熏陶能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对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从《新课标》颁布后,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正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正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重共性转向重个性,从重甄别、选拔转向重发展、提高,从重知识能力转向重创新、审美,无疑,这是十分可喜的进步。音乐教学评价,其核心理念便是:一切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发展是第一位的。这一理念,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评价呢?笔者认为,尊重学生差异,建立多元交互的综合性的个性化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之一。
  
  1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评价更富人文性
  
  平时教学中,不难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音乐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差异会表现得十分显著。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甚至达到老师的理想要求,明显是不现实的。也许经过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超乎寻常的压力下可以勉强达到,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缺乏效率的。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力所不及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他可以扬其所长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因此,在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并根据差异情况制订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享受他的成功。
  如:笔者任教六年级音乐课,按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学习竖笛曲。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订出四个不同的评价标准:
  1)部分基础较好,对竖笛感兴趣,能力很强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准确、流畅地吹奏乐曲,并且把弱起小节、6/8拍等音乐元素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优美、动听的程度;
  2)大部分具有一定音乐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准确地吹奏全曲,对流畅程度及表现力不过分要求,偶尔出现一些小失误也可以原谅;
  3)部分对吹竖笛不太感兴趣,并且能力一般的学生,如能完整、正确地吹奏前两个乐句,也可给予良好的等级;
  4)个别音乐基础较差,缺乏吹竖笛能力与兴趣的学生,如能较完整地吹奏第一句,也可给予合格。
  这些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非人为地降低标准,而是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追求。而且确定时并不由教师一锤定音,在经过与学生讨论交流并得到学生认可后客观地形成,然后在实践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并逐步提高要求。如此一来,在平时的练习及测评中,同学们均有明确的努力目标,表现得较为轻松、愉快。学生的内在动因激发以后,能力也无形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学生还自觉利用课余的时间发展自己吹竖笛的特长,还有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主动请教,由于达标相对容易,不同能力层面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增强了学习信心。
  
  2尊重学生的年龄差异,让评价更具阶段性
  
  学生的年龄差异决定着对评价方式的不同兴趣和不同追求。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要求和形式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过程中的不断激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如:低年龄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采用星级评定制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颇受学生欢迎。具体操作方法以一年级歌曲演唱为例。教师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一年级学生表演的目标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性,分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其中一颗星是人人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两颗星、三颗星是发展目标。每个学生可根据原有的音乐基础,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如某同学的演唱达到一颗星为合格,那么该同学就可以获得一颗星,其他以此类推。当然,他还可以由一颗星向两颗星、三颗星努力。这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并追求得到进一步发展。
  高年龄段学生思维能力与求知能力均较强,他们既延续了低段的感性认识,又更趋于理性思考,对他们可采用评价主体互动法,评价主体互动是指教师、学生都是平等的评价主体,评价过程是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的过程。评价形式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内部评价,即自我评价。因为较高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身得以健康和谐发展、自我潜力得以充分挖掘的保证。外部评价时,要尽量把“批评性、结论性评价”引导到“赞赏性、评析性评价”中去。被评价的学生由于既受到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又明晰了所长所短,增加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进入“好了还要更好”的“良性循环”轨道,保证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3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让评价更具特殊性
  
   对待同一客观事物,学生所持的心理、情绪、态度以及外显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稍加观察,便发现,你的教学对象中,内向的、外露的、文静的、好动的、温柔的、暴躁的、形形色色……这就是性格差异。在音乐学习领域,这种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音乐是一门强调体验的艺术,不同性格的人体验的反应是会有差异的,如果用“标准答案”去套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在评价中,应了解并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要创造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性格得到尊重,个性得以发挥,让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如,一首歌曲A、B两个乐段是风格迥异的,可询问学生:你更喜欢哪一段?可能有的学生回答喜欢A段,有的喜欢B段,并会各抒己见,说出相应的理由。评价时,虽然老师主观上更倾向于某一种回答,但并不能也不该轻易地否定哪一种答案,因为学生的回答是他们真实内心体验的外化,况且都说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客观上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差异,教师都该首先加以肯定,再引导思辨。再如,在教学欣赏课《故乡的亲人》时,笔者发现整首歌曲速度缓慢,表现了流浪在外的福斯特对自己家乡、亲人的思念,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伤,经过反复聆听,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歌曲中散发着的浓浓的思念,淡淡的忧伤,但也有部分学生说出了相反的感受,他们坚持认为,他们感受到的是抒情、宁静甚至有些优美,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比较乐观外向,这种性格赋予他们欣赏时一种主观色彩。他们的评价,能轻易否定吗?何况,那种委婉、悠然的旋律不也是另一种感悟的美吗?音乐教学评价中,只要不是过于离谱,应尽量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这其实也是对音乐的丰富性与不确定性的尊重,更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4尊重学生的特长差异,让评价更显丰富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瓦德 加德纳在《智慧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重智慧论”,其中指出“每个人的各种智慧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各种或多种智慧都很强,而有的人却在某些方面显得欠缺。”这在音乐教学中表现非常明显:有的学生舞蹈跳得好,可是音准不行;有的学生歌儿唱得好,但乐器演奏不够好等等,像这种情况该如何评价呢?可以开学初,制定一张“我的音乐特长”表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意愿进行选择项目,有多个特长的学生可多项选择。如唱歌是你的强项,你可以选择歌曲演唱等等。选择好强项后,学生可自行协商,确定强项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并自主组织排练,教师适当加以辅导。准备成熟后,举办“班级音乐特长展示会”或者班级音乐会”,人人上台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强项。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各班最有特色的节目选出来,利用“六一”儿童节、“新年音乐会”等节日向全校师生、社会各界和家长汇报演出。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既充分满足了学生展示特长的欲望,又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智能,扬其所长补其所短,较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更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5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让评价充满色彩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教学中,在评价时,也应明确“教育只有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而且,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享受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积累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也是各有所侧重的。这种差异也应得到尊重。
  如,在学习《我爱米兰》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有的学生采取演唱的形式,因为他们是学校合唱队的;有的学生采取了舞蹈的形式,因为他们是学校舞蹈队的;有的学生采取吹口哨的方式,因为他们家庭中有人会吹口哨,平时已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有的学生采取朗诵的形式,因为平时该班级比较重视学生的朗读。这些学生从形式上与经验自觉联系的创造,有时会起到相互借鉴,相互比较,举一反三的作用,在评价时,我们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音乐的联想与想像,不仅需要借助歌曲的歌词、乐曲的标题、故事情节等,更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同一段音乐产生不同的联想。如,给学生欣赏《陀螺》这首乐曲时,让学生联想在玩什么游戏。有的学生联想到在玩捉迷藏,有的学生联想到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学生联想到在玩警察抓小偷……答案是多样化的,而且也是具体化、生活化的,如果在评价时,经常用赞许的、欣赏的态度去肯定、去鼓励。比如说:“你的想像太丰富了”“我也真想和你一起玩”等等,教学评价将会更充满生活的情趣。
  当然,学生的差异还有许多另外的表现,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等,在音乐教学与评价中也应结合上述差异引起重视,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新的评价方式,纳入整个评价体系。只有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师教学实际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才能够真正达到评价所应有的作用,才是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让我们俯下身子,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对孩子是一种幸福,对我们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