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

作者:朱 健 刘巨钦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根据自身办学特征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相应的办学理念,核心是建设应用性课程体系,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5-0393-04
  
  1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及构建独立学 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要分析“人才培养”和“模式”两个概念。“人才培养”,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模式”,《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辞海》解释为可以作为范本、样本、变本的式样。可见,“模式”的主要含义是事物的规范和标准,具有可重复性和学以致用性。由于人才培养涉及的环节和因素较多,包含的内容丰富,所以人们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在学术界,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比较权威的是龚怡祖教授,他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包含人才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范型性,具有重复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类型,这种模式通过一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上的通才培养模式、专才培养模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显著区别。通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系统学问的人才为目标,其基本途径是进行全面的理论知识传授。专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某一学科领域特殊才能的人才为目标,其基本途径是进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从事某一职业的人才为目标,其基本途径是传授技能性知识和培养操作能力。
  独立学院是由公办母体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创办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办学层次为本科,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加之受母体高校办学传统的影响,往往直接移植母体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照搬母体高校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无视学生的特殊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一定的培养模式服务于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任务[1],独立学院要培养出具有独特规格的应用型人才,应探索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首 要任务是树立相应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3]。大学办学理念既是办学者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也是大学本身对于外部世界诸元素之间关系的判断,还是大学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大学办学理念由大学内、外部情况和办学目标所决定[4]。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形成的培养人的标准范式,因此,树立相应的办学理念是构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
  独立学院内、外部的现实情况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其一,独立学院创办的背景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人们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其二,独立学院由公办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由于民间力量参与办学,加强了独立学院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有助于独立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其三,从学生来看,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及公办母体高校的学生,学科基础相对较弱,但综合素质较高,活动能力较强,并且大部分学生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从小到大父母为他们提供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机会,培养了各种能力和素质,这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有利的。有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其一,独立学院有民间资本的进入,并按照民营机制运行,“民”的特征决定社会投资方在获取资本回报的同时可能干预学院的内部事务,从而违背教育规律;其二,独立学院教育资源依赖公办母体高校,许多母体高校借此掌控独立学院的方方面面,导致许多独立学院只能在口头上、文件上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得不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现实情况,树立相应的办学理念。
  独立学院在经营和管理上,应树立“独立”的理念。作为教育机构,为了使办学能够合乎教育本身的规律,独立学院必须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社会投资方不干预独立学院内部事务;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独立学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母体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借鉴母体高校办学经验,另一方面要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通过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避免完全克隆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在教育质量建设上应树立“外适”理念,即强调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及用人部门的需求,把对外部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把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把所培养的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作为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独立学院在教育职能上,应树立“教学与服务社会并重”的理念,既重视知识的传承,又注重知识的应用,强调教学与服务社会并重,在弘扬文化知识的同时,满足社会外部的需要,为国家发展和地区经济服务[5]。树立这种理念,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的应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不再是稀有的资源,不再是卓越的代名词,大学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类各样规格的人才成为大学的必然使命。
  
  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 心是建设应用性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既包括内容范畴,又包括形式范畴,既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又包括用什么知识培养人才,还包括培养者采取何种方式确保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课程体系是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主要载体,课程作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6],因而构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建设应用性课程体系。所谓应用性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应用性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当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变动性大、课程知识老化、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缺乏针对性、课程评价有误差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用性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应体现综合化、人文化、实用化的特征。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在大学中体现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要求现代应用型人才不能局限于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面,而且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在课程内容中,使得课程内容呈现综合化的特点。独立学院课程内容人文化,是指课程知识的选择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其主体性发挥,教师善于把课程知识与教学情景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不再是固定的经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课程内容实用化,强调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诞生的独立学院,要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传授实用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偏重基础学科,亦不偏重操作技能,而是偏重应用学科,这种知识对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新颖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能为实际生产生活所实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