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职教育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作者:闫淑兰 逯允海
关于教材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建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上的,因此,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走校企结合、产学研互动,组成三结合式高职教材建设研究与指导机构是优秀教材产生的关键。指导机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据,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规律,探讨中国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等;
2)与指导机构相适应,建立学校、社会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工、学相结合”的教材编写组。目前,教材编写的主力军是学校的教师,虽然在编写教材之前他们也会深入到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 ,但是由于他们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群的技术要求、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是“走马观花”,这样的“深入”很难突破习惯思维定式的制约,往往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旧有办学模式就得不到纠正。只有从编写队伍进行改革,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国家应该从不同专业着手,鼓励和支持那些整合全方位教育资源和作者资源、形成学校-企业合作的编写队伍,即:由专家、学者、教师和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教材编写组。这样才能为新一代教材的创新,创造充分必要条件;
3)建立教材质量监控体系。教材的质量应由教材的生产企业(出版社)和教材的用户(学校)共同把关。由教材出版社聘请行业专家、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德高望重的高职教师等组成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质量进行客观的审定工作。教材书稿定稿后要经教材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和评议,对编写的质量做出书面报告和修改意见,供编写人员参考。审定通过的教材稿方可印刷。教材质量监控体系要研究确定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标准等。并定期组织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和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有关人员参加教材质量评估,对使用中的教材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及时的评价,将评估结果在网上公布,为广大教材用户提供参考。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职业技术 教育教学的科学管理
教师的行为构成,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一是职业素质,二是自身的知识建构,三是管理环境。其中,管理环境是教师前两项水平发挥的关键。贯彻《意见》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一个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管理环境,为教师解决教学思想、课程思想设定依据。
在教学管理方面,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1)课程安排上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理顺课程体系关系。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形成了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的课程计划。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一旦离开普通本科教学计划,就必须注意课程的因果关系、顺成关系、转折关系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计划不是凭空构建的,它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和课程衔接原则。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原则,要突出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加大实践力度。笔者以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检查和论证现有的课程计划,论证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情况。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样,笔者前文列举的课程安排中出现的“因果倒置”现象才能避免。学校才能保证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在教材选用上,应该贯彻教师选择教材和学校课程专家认定教材制度。教材门类繁多,教师是最熟悉的,教师选择教材是理所应该的。但是,教师的局限性是某些偏好或缺乏从宏观把握教学质量,这就可能造成掣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后果。课程专家是帮助教师从宏观把握教学质量和教材的特征。因此,学校注意发挥课程专家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合力的结果,构建合力是学校的管理原则。职业技术学院不能忽视或放弃宏观管理的权力。应从管理实际出发,尽量地构建教学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不能把教学质量提高的责任都推给教师承担。由此建立的教材准入制度和教材应用信息反馈制度才能保证优质教材进入课堂。并且和社会上的教材建设形成互相监督和互相促进的作用,从而保证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要求。贯彻《意见》,就应该从培养目标出发,人才规格需要什么课程就设计和开出什么课程。笔者以为,坚持从培养目标出发去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获得普遍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