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七是个孤儿,家庭贫穷,随母亲在街上乞讨为生。武七讨得铜钱,必定到街上买好吃的东西侍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武七稍微年长一些,他就边帮佣边乞讨。自己后悔没有读书识字,因此发誓要积财创办义学。他将他乞讨、帮工得到的钱财寄放到富裕之家,收取本息。积蓄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买得田地二百三十多亩,但武七行乞如故。武七穿着衣不蔽体的衣服,白天乞讨,夜晚织布,日复一日。有人劝他娶妻成家,但他婉言谢绝。又经过几年,武七创办义塾于柳庄。筑修义塾共消耗他四千缗钱,他却还将所购田地全部献给义塾作为资产。义塾分为二级,为蒙学和经学。义塾开学那天,武七先拜见塾师,然后依次拜见诸生,还准备丰盛的饭菜酒食款待塾师。武七屏声敛息站于门外,等到老师用完餐,才去吃剩下的菜肴。武七还对塾师说:“我是讨饭的人,不敢与你们相比。”他经常往来于义塾中,碰到塾师白天睡觉,他就默默跪在睡榻前面,直到老师察觉惊起;如遇学生贪玩不学习,武七也这样对待。在学习上如果有不努力的学生,武七听说了,就去哭着劝诫。
地方有司表彰武七的事迹,称他叫训。他曾到过馆陶,了澄和尚在鸦庄设义塾,因钱不够,武七拿出数百缗钱,帮助他完成了设义塾的愿望。他又积蓄钱财千多两,在临清县立义塾,都用他的姓名取名。临清县里有一个寡妇张陈氏,因家贫,割肉奉养小姑子。武训送给他们四十亩地,帮助她养活小姑。武训碰到孤寒之人,动辄借给他们钱财,一辈子不再去讨还,也不将此事告诉他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训在临清义塾的偏房去世,年龄五十九岁。
病重时,武训听到诸生读书声,还张开眼睛微笑。临清县人民被他的仁义之举所感动,在石头上为他刻像,并归还他四十亩田地,让他的继子祭祀他。山东巡抚张曜、袁树勋等上奏请示对武训进行表彰,并在孝义祠中设牌位祭祀他。
【大视角】
谁也无法衡量,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心胸到底有多宽,品质到底有多重。贫穷卑贱如乞者,只要心不死寂,志不萎弱,行不懈怠,都能做成他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