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军碑一九四二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〇


  参谋长胡心愉立即指挥官兵就地应战,这些官兵都是几经战火洗礼的老战士,不但战斗经验丰富,而且战斗技能娴熟,沉着勇敢,机敏善战,各自为战独自应对突然状况的能力和反应较快,当敌人一开火,他们便各自寻找射击阵地,开枪还击,经过激战终于将敌击退,7月2日晚,胡心愉率部打扫战场,清点部队,加强防卫。而后电报余韶说:“胡义宾阵亡,现敌已击退,拟继续向孙布拉蚌推进。”

  余韶惊悉胡义宾为国捐躯,至感悲痛。当日他接到蒋介石电报,令他率师经贡山、福山方面回国。他在积极地进行回国准备的同时,电告胡心愉令其向东渡过迈立开江(Malinka River)和恩梅开江(Enmaynua River),从芒基、弗拉丹之间回到福贡待命。余韶自率96师主力于7月5日渡过迈立开江。7月7日至11日雨止天晴,渡过恩梅开江后,在里丹适逢印度方面派飞机空投大米、盐油和食品罐头,解决了官兵们的急需。

  14日到达里当曲江西岸,这处原有的铁索桥已被缅奸破坏,余韶差人找到当地土著居民请其编制竹缆。派人乘竹筏过江,将其固定在大树上,再编制竹筐系在竹缆上两岸用绳索对拉,竹筐中坐人,一共建立起五条竹缆渡索,一日一夜间数千官兵全部渡至江对岸。随即在浪甫休整,呼叫飞机前来投送食物。8月1日到达高黎贡山西麓之赤恒底。从2日开始攀越这座横断山脉的南支高黎贡山。翻越高黎贡山,滚滚奔流的怒江横在前面。5日仍利用竹缆渡江,过江后到福贡集结,稍事休整。余韶后来回忆道:由于已经回到祖国怀抱,当地民众(有傈傈、白、汉、怒、普米纳西、傣、独龙、藏等族)虽甚贫寒,一见我们是远征军,都热烈地向我们送水送饭,我们官兵则回赠粮食等物。接着过澜沧江经兰坪抵达剑川,全师尚存3600多人。该师原有9863人,伤亡4081人(内因抬炮累死1500人),失踪2182人,损失极其惨重。但较之杜聿明新22师相比,确属不幸中之幸运者。

  13 / 杜聿明九死一生

  5月10日,第96师余韶师长遵杜聿明要该师夺回密支那之指示,率286、288两团和287团陈营及军炮兵团、战炮营、汽车队来到孟拱。杜聿明这时到达英多,新22师也到达英多及其北面的纳巴地区。与此同时在卡萨和温佐两地,我113团和新38师主力也分别在上述两地同敌发生激烈战斗。情况紧急,形势骤变,这就使得蒋介石在5月7日给罗卓英、杜聿明的电报要第5军从密支那、片马方面回国的意旨,变成了难以实现的空想。

  但是,蒋介石在这封电报中对杜聿明尽显溢美之词:“所见正当,英勇之忱尤堪嘉许。所陈:敌占八莫、密支那兵力有限,只要我军指挥适切,行动机敏,出敌意表,必能力破艰险,全师归国,以解除敌对龙陵、保山之威胁,用纾钧座西顾之忧。决以一部占领孟拱、卡萨,佯攻八莫,使我主力向密支那进出容易之处置甚善”。此封电报无疑给杜聿明本来就雄心勃勃的心头又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使他更加盲目地自信,对眼前面临的现实情势不愿再作冷静的客观分析和判断。

  实际上,这时在缅北的第5军及新38师,除了杜聿明坚持走密支那“用炮弹打开一条血路突围回国”的撤退线路外,另外还有两条经过实践,已验证了它的确是既安全又可行的撤退路线:一条是96师走过的回国路线;另一条是新38师和史迪威、罗卓英都走过的到印度的路线。杜聿明的参谋长罗又伦经过反复研究后向杜聿明建议:

  “大敌当前,英军已退向印度,第66军的新28师、新29两师已退回怒江东岸,幸好36师于5月5日赶到惠通桥东岸将敌击退,与敌成隔江对峙之势。敌56师团控制着伊洛瓦底江岸以及怒江西岸广阔地区,其兵力必甚分散,一时可能还来不及向腾冲、曲石以北发展。军长既然认为‘兵败入印为外人所不齿,决定血战后率师回国。’因此,我建议:以现在孟拱的96师即向孟关前进,占领掩护阵地,向东方向广为深入侦察敌情和地形,选定向泸水、福贡、维西一带转进之路线,准备向导,并设法侦察出英军的隐蔽仓库;军部及新22、新38师两师,自现地向北离开铁道公路,从因道歧湖与乌龙江之间,经班茂(Banmauk又称“班毛”)、曼西(Mansi)、弄屯(Longton)、隆肯(Long Kine又称“伦京”)至孟关集结后,再渡过大奈河,翻越库芒山,途经孙布拉蚌、葡萄,渡过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爬过高黎贡山进到泸水、福贡、维西等地进行休整。这条路线要多次经过人迹罕至,荒僻险峻的高山和茂密蔽日的原始森林;还要渡过无数的江河,这定然会出现重重的困难,特别是补给无着落是面临的大难题。因此,建议即将本军的行动意图,预定的路线,详报军委会,请其派出飞机跟踪本军,及时提供补给和有关敌军的情报。”

  杜聿明决定全部采纳罗又伦的意见,将第5军及新38师行动方案和要求,电告蒋介石,同时电告林蔚和罗卓英。遂于10日午夜向各部队下达命令,其要旨是:(1)、日军各一部正在卡萨和温佐及附近地区,分别同我新38师的113团和112团激战中。我军应迅速脱离敌人,择路回国之目的,即向瓦鲁班(Walawbum)孟关附近转进;尔后相机越过库芒山,经孙布拉蚌向滇西泸水、福贡、维西地区转进。(2)、已到孟拱的96师及军炮兵团、战炮营、汽车队即由孟拱经加迈、索卡道、夏都塞(又称“沙杜渣”)、丁高沙坎、瓦鲁班向孟关前进,到达后应向附近外围要点派驻掩护警戒部队,运用各种手段和力量广为侦察敌军动态及库芒山区道路地形状况,雇用向导和翻译;尤其要寻找英军的隐蔽仓库,从各方征集粮源备用。(3)、军主力纵队以第65团为前卫,按军部直属部队、新22师之顺序由英多、纳巴出发,经班茂、曼西、弄屯、隆肯向瓦鲁班、孟关转进。(4)、新38师应竭力击退卡萨、温佐之敌,尔后沿军主力纵队之进路向孟关前进。

  [笔者注:杜聿明曾郑重其事地派出中校蔡岳、熊瑛二人驱车来到新38师大获全胜的温佐战地,催促孙立人从速带着全师紧跟着第5军主力纵队向孟关前进。孙立人却巧妙地把蔡、熊二人支走,随即带着全师(欠113团)经平勒布北撤,从榜宾渡江入印,于5月27日到达英帕尔南方小镇普勒尔,全师仍有近7000人,是中国远征军大撤退中最完整、实力最强的一个师。此举却令杜聿明十分气恼,杜、孙二人从此隔阂渐深。]

  5月11日,第5军主力纵队的前卫第65团,由毛太克[笔者注:Mawteik,此地有居民六、七十户,位于英多至纳巴之间,南距英多17公里,西距班茂约25公里,西北距曼西约40公里]及其以东地区以强行军行进了70公里,于黄昏前赶到曼西北方约5公里处的森林里露营。杜聿明率主力纵队于傍晚到达曼西。第5军主力纵队包括军部、军直属的特务营、通信营、高射机枪营、骑兵团、工兵团、消防连、军乐队、补充2团及补1团第3营、辎重兵团第3营、炮13团第1营、炮18团1营、驾驶连、侦察队、新28师搜索连及野战医院、暂编大队,以及沿途收容的长官部、铁道兵司令部、第2兵站分监部、铁道兵团、交通兵团等各部队失散官兵与掉队的伤患;另有随军眷属、印缅难民、缅甸华侨等等都混杂在第5军主力纵队之中,于11日傍晚赶来曼西宿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