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8.23炮击金门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四九


  经检查,七号机中弹31发,如算上子弹洞穿后的二次伤,则共有一百余处,垂直安定面主梁,襟翼联结梁、高压油导管、冷气导管、方向舵、右轮胎、座舱盖均被打坏。人们传递着难以置信的目光,啧啧感叹,惊讶于这架千疮百孔的机器何以能安然重归故里。

  七号遂成为了不起的英模人物,肩膀上的少尉金牌提前加了一颗银豆,事迹也上了军内外报刊,一时传为佳话。

  战斗总结写道:

  韩玉砚同志,今年26岁,家庭出身中农,本人成份农民,文化程度高
  小,51年2月参军,56年4月入党,52年8月入航校,54年2月航校毕业,总
  飞行时间224小时50分,在56式飞机上飞行只有6小时35分。在首次空战、
  飞机遭击伤和进入螺旋的紧急情况下,能够沉着改出螺旋,并击伤敌机一
  架,坚持操纵飞机回场着陆。这就说明,即使飞行时间不长,文化程度不
  高,飞行经验不多,只要政治挂帅,对党和国家人民无限忠诚,平时遵守
  纪律,听组织的话,事业心强,爱学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好,在战斗中
  就能发挥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机智沉着处置情况,就能够克服一
  切困难转危为安,创造奇迹。

  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1958,大陆方面击落击伤敌机的是英雄,被敌机击落击伤的也是英雄,一样的大名鼎鼎名扬天下。台湾方面,被击落击伤的则一定要隐姓埋名甘于寂寞,因为你已经成为一块不便示人的疮疤。只有那些确凿击落击伤了敌机和没有击落击伤敌机也强说自己击落击伤了敌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红大紫风光八面的“英雄”。为什么?说不来,但我隐约感到这里面似乎有诸如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心一类的问题。

  6

  1914年9月3日,法国军队的1架莫拉纳型单翼机在一次无意的飞行中突然发现,德国第1集团军已不再向巴黎西部前进,而是向着东南方向的马恩河推进。法军立即调整部署,加强了马恩河地区的防御。马恩河会战共毙伤德军20万人,使其丧失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史学专家们评论,如果没有那架法军飞机关于德军部署的精确报告,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许几周内就以德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空中侦察首次登台亮相,就以其难以估量的战场效用而声名大噪,令后来的元帅、将军们无不对它刮目相看倚重有加。

  航空侦察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又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逐渐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侦察手段之一。而高分辨率航空照相器材的诞生,更使得航空侦察如虎添翼,所获情报的可靠性精确度大幅提升,且效果良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缺少了航空侦察的现代战争已变得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

  * * *

  确实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炮击金门初始,大陆方面竟从未动用过航空侦察。

  既然作战的政治目的有限,对军事手段就需要严格加以约束。为避免过分刺激美蒋导致战争盲目升级而失控,大陆空军一直恪守毛泽东关于不出海岸线和不到金、马上空飞行作战的禁令。终日在炮火轰击下的一片焦土,却罩上了一个相对宁和的天空,这场战事正是以这般怪诞的方式表现出它的玄妙高深。

  但随着炮击的持续和深入,前线对于获取准确敌情的诉求也愈来愈高。我们的炮到底打得准不准?几处顽固目标为什么一直未能把它敲掉?还有哪些敌人隐蔽的要点未被我方发现?敌高地反斜面上我炮弹打不到的死角处情况究竟如何?等等,等等。老炮们迫切需要一张能够俯视金门全岛的航空照片。

  于是,能否对金门进行航空侦察的问题又一次摆上了厦门前指的议事日程。

  云顶岩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

  有争论,有种种假设,亦有不同的声音,但会议最终取得共识,达成了相当一致的意见:应该给大、小金门及其附属小岛照一张“全家福”了,同它打了那许多年交道,仍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侧脸,未识庐山真面目,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飞金门的理由多得可以用筐装:

  1.台湾飞机三天两头跑到大陆上空来拍照,跟小媳妇回娘家串门似的,随便出入,肆无禁忌。你已“犯规”千百次,我只“犯规”一次,当不为过。否则,不是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么?

  2.我机首次飞越金门上空,自然会引起敌人的紧张和猜测,但我机一不对地轰炸,二不寻找敌机空战,估计不会引起敌人的过度恐慌和激烈的报复,战争因此而扩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我机不到金门上空是自己的内部规定,又没有同蒋介石签字画押订合同。因此,去与不去,应完全视我方情况而定。一般不去。去了,也并没有违反什么。现在情况下,保持金门空域清静无事有利于我掌握战争的节奏和进程,但金门的头顶绝非我机的“禁飞区”。

  4.我无武器之侦察机飞越金门,有遭敌拦截和敌地面高炮攻击的危险,但获取航拍金门照片,进一步搞清核实金门地面情况利益极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风险值得一冒。

  ……

  侦照金门的任务遂一锤砸定。艰巨使命交给了福空独立第2团。

  * * *

  在人民空军的序列之中,侦察航空兵是一个新兵种,独2团却是一支老部队。1954年9月,该团对敌占一江山岛前后共进行了60架次的空中照相,共发现地堡94个,隐蔽火炮19门。登岛攻击发起,我强击机轰炸机群和地面炮兵按图索骥,对以上目标逐一摧毁。战后实地勘察核实,航空照相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独2团一战照出了威名。

  但,一江山岛的经验在金门却派不上多少用场。

  一江山仅1.7平方公里,只需飞行一个架次,即可将它捕入镜头。金门则不然,一百好几十平方公里面积,如欲将它变成一幅1:14000航空照相图,据初步估算,以双机编队实施,最少也要出动6次以上。这样不仅拖长完成任务的时间,不符合隐蔽迅速的战术要求,而且由于各双机分别进入,也很难准确地保持规定的航线,通过目标照相,达不到上级关于相片必须有前后60%、左右40%-50%的重迭量的严苛要求。于是,所有的脑瓜都合乎逻辑地在思考:恐怕只能采用组织多机编队的方法实施大面积照了。经精确测算,“多机”起码需要6架。

  6机编队,过去无先例,手头也无参考资料,唯有自己摸索。第一次模拟试飞,采用三对双机之长机对正目标,各僚机与其长机保持间隔的方法,结果所摄照片有的互不重迭,有的产生交叉,归于失败。发动群众热烈讨论找原因,采纳了中队长韩延升提出的以带队长机对正目标,其余各机保持间隔的照相方法。又经过三次试飞,解决了开关相机时间、保持间隔距离以及转弯进入等若干问题,照相结果也一次比一次理想,证明了6机是可行的。

  就如准备攀越一座险峻的处女峰,如果勘察到了确实可行的进军路线,论证出此山可登,大约便是找到了征服的门径,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全团上下喜悦鼓舞,信心大增。带队长机大队长姜东钧一面继续组织6机操练,一面带领飞行员到高炮部队参观,结合我高炮对敌机的战术和敌高炮对我机的战术,并根据敌战斗机在金门空域的活动规律,很快研拟出了侦照金门的行动方案和战术细则。整个计划犹如一篇文章,贯彻迅速、突然、隐蔽、安全的思想,突出了力争一次完成、避免让台湾过分惊恐紧张的主题。

  关于航线选择。确定先飞海上,从金门岛东北进入。因为侦察机退出目标后可直接飞向大陆,便于我歼击机拦截尾随的敌机。否则,从金门岛西北进入,退出目标至公海,需做近90’左转弯,恰好把屁股甩给了在海上巡逻的敌机,易遭攻击。另外,敌中口径以上高炮大部配置在北太武山附近,我侦察机从东北方向突然进入,可缩短其射击准备时间。如从反方向进入,敌高炮射击准备则相对充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