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八 | |
|
|
刘德山,球河县一面坡人,24岁。曾任梧桐河金矿警备队小队长,此人枪法特好,故此人送外号“刘炮”。 对山里情况十分熟悉的刘炮进山后不久就在姜把头趟子房“偶然”遇上了赵尚志等人。赵尚志对刘炮的突然出现颇感意外,丰富的斗争经验使他断定这个刘炮一定不是什么好人,应该立即枪毙掉他。可不知怎么那么凑巧,跟随赵尚志的姜立新与刘炮过去曾经相识。经姜介绍,赵尚志就把脑袋里那根弦松了下来,而且同意吸收刘炮入队。 刘炮入队后表现很积极,不断向赵尚志提供各种“情报”,使赵尚志开始对他信任起来。不久,另一个名叫张锡蔚的特务也以刘炮朋友的身份打了进来。紧接着刘、张二人便开始按田井的计划向梧桐河方向引诱赵尚志了。 2月8日下午,刘炮对赵尚志说:“梧桐河警察分驻所的警备力量不足,现在正是袭击他们的好机会。” 对刘炮的这一“妙计”,赵尚志没有马上表态,但到了晚上,他终于做出决定:12日拂晓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 2月9日,赵尚志带人从姜把头趟子房出发了。在伪三江省警务厅《关于对张锡蔚查讯情况的报告》中,记载了他们在此后几天的活动情况: “2月9日,午前6点起床。早饭后,8点出发。途中休息一会。午后8点到达收山货的柴把头小屋,并在柴把头小屋住下。当夜,张锡蔚从12点到1点站了一次岗。 “2月10日,午前6点起床。早饭后,为商议袭击梧桐河,所以11点才出发。在出发之前,赵尚志对其部下说:这次梧桐河要是成功的话,我们就乘马去苏联,若是这次袭击梧桐河失败的话,我们就都到姜把头小屋集合。途中休息了二、三回。 “2月12日,午夜12时到达梧桐河北方二千米的一个独立的农家小房后,刘德山对赵尚志说:现在有必要到梧桐河去检查一下。赵尚志也认为有必要派熟悉部落情况的人去。于是就派张锡蔚。张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就同意了。” 凌晨3点多钟的时候,赵尚志他们来到了距伪警察分驻所不远的吕家菜园子。这时躺在赵尚志前面的刘炮一看机会已到,便对赵尚志说:“先到菜园子屋里暖和暖和,我去撒泡尿。”说完就转过身往回走,当他来到了赵尚志的身后的时候,便立即举枪向其射击。 由于没有防备,加上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赵尚志被击中倒地。但赵尚志毕竟是赵尚志,就在刘炮准备向王永孝开枪的时候,赵尚志的枪也响了!刘炮头、腹各中一枪,当即倒地气绝身亡。 从后面赶上来的姜立新赶快将倒在血泊中的赵尚志背进了菜园子旁边的小窝棚里。赵尚志自知身负重伤,难以继续行动,便命令姜立新迅速带着装有秘密文件和活动经费的文件包转移去苏联。 张锡蔚一进伪警察分驻所的大门就大叫:“刘炮和赵尚志打起来了!”里边的人一听赵尚志已经来了,顿时慌乱起来。伪警备队长穴泽武夫带着12名警察和警备队员组成的“讨伐队”在张的带领下赶到吕家菜园子。接下来的事,日本人作了如下记载: “讨伐队因积雪尺余,行动不便,虽于距赵部房舍400米附近潜伏下来,监视赵部动静。在潜伏中,很快被匪团发觉,于是散开应战。为了切断赵匪的去路,派分驻所所长以下5名迂回后身,战斗经历15分钟,匪部枪声熄灭。” 当敌人心有余悸地摸进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动静的窝棚里时,赵尚志和王永孝都已处于昏迷状态。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赵尚志的印鉴和几张任命状,以及三八式步枪两支、子弹230发,美制一号橹子一支,日制91式手榴弹10枚,还有一套半日本军服。 敌人用爬犁将赵尚志和王永孝拉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后不久,赵尚志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他说:“只想死在千军万马中,没想到死在了刘的手里。”敌人见赵尚志伤势严重(子弹从右后腰部打进,从小腹与胯间穿出),为了能得到抗联的机密,便对其进行了突击审问。据伪三江省警务厅关于枪杀赵尚志向伪治安部的报告中记载: “赵尚志受伤后约活了8个小时左右。当审讯时,赵尚志对审讯他的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我一个人死了没关系,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说完闭口不语,狠狠瞪着审讯他的人,对重伤留下的痛苦不出一声,其最后表现,真不愧为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这个曾经在北满大地上掀起阵阵狂涛、为了抗日救国而奔波往返于黑龙江两岸的勇士就这样倒在这片他所炽爱的黑土地上了。那条记载着他的不朽业迹的大江川流不息,永远地向后人们讲述着他的传奇…… §55 枕戈待旦 根据第一次伯力会议抗联与苏联远东军达成相互支援和合作的协议,从1940年秋冬季开始,抗联各部在遭到巨大困难和挫折之后,便开始陆续过界来到苏联境内。到1941年初,先后过界的抗联部队已经达到了近600人。为了便于对这些过境部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苏联人为他们建立了两个驻屯所。这便是被抗联人称为“野营”的地方。野营有南北之分。北野营位于伯力东北75公里处的费雅斯克村。因其处于被苏联人称为阿穆尔河的黑龙江岸边,故也有A野营之称(黑龙江的俄文字头为A);南野营位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双城子(沃罗什诺夫)之间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蛤蚂塘的小地方。因其靠近沃罗什诺夫城,故也被称为B野营(沃罗什诺夫的俄文字头)。 南北两个野营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确实是“野”:两处都是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山区,除了往野营运送给养的苏军外,其他人很难到那里,也很难发现那两个地方还有一批抗联官兵。 自从抗联主力转入野营后,他们便开始利用野营里比较适宜的条件进行政治、军事整训。 军事训练课目是野营里的整训重点(占70%),内容主要包括队列训练、步枪射击、手枪射击、刺杀等。其中射击又是军事训练中的重点。周保中在1941年2月20日给野营游击队的全体同志信中明确指出:“要知道,战斗的要点在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达到战胜的目的。无论现在兵器如何发达,步兵作战仍居主要地位,而步兵部队的唯一战斗手段是依靠射击”,近距离还需要用刺刀肉搏。因此,他要求每个指战员和政治工作人员,都要“尽心练习瞄准演习和实弹射击”,将自己培养成“活罗什夫式的、朱德式的射手”。 除了上述步兵一般战斗技能的训练外,野营里还在苏方的帮助下组织了一些特殊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跳伞和滑雪。这两个课目的训练对野营里的战士们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所以也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