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大势中原 >  上一页    下一页


  部队二出陇海打定陶的时候,工兵连驻在苏家屯。这个屯因生产烟花爆竹闻名鲁南,苏家屯的鞭炮又首推苏大发老汉的,他的“天地两响”声震18里,号称“苏十八”。工兵连在苏家屯住了半个月,在苏大发的指导下改装了七种炸药包,还发明了一种杀伤力很强的土燃烧弹。这种燃烧弹在打定陶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在研制这种燃烧弹的时候,苏大发的左手被炸飞了三个指头。肖永银带了慰问品看望苏大发,老人说:“我老了,现在手也残了,让我的儿子跟上队伍走吧。他从小就跟我摆弄炸药,兴许能派上用场。”

  谁能想到,与苏大发分别才几天就……肖永银紧抿着嘴唇。

  连长说:“苏大娘让人捎信儿来——上个月刘汝明的部队到了定陶,把苏大爷用火药包捆起,炸了……”

  肖永银摘下头上的帽子,站在默哀的队列前。

  部队静默肃立,粗重的呼吸声汇集在一起。

  “旅长!”苏玉生双眼猩红,“我要替我爹报仇!”

  “旅长!我不识字,不会写请战书,这是我的全部积蓄,”2排长从衣兜里掏出几张冀南票,“我请求参战,预先交党费。”

  2排长把钞票放在队列前的炸药包上。

  战士丁栓走过去,咬破手指,一个鲜红的血印按在炸药包上:“苏大爷,我是部队打定陶的时候被解放过来的,您不认识找。我现在用的是您发明的炸药包。不为您老人家报仇,我了栓不活着见人!”

  炸药包上的东西在增加,有钞票、新鞋子、新袜垫、绣着女人名字的手绢……没有昂贵的东西,但是都带着他们的体温,是他们生命里最珍贵的一部分。

  “同志们!”肖永银直觉得满腔热血往上涌,“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碗里是人民种的粮,身上是人民种的棉,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苏大爷才有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胜仗!你们拿出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我看到的是你们置生死于度外的决战精神!这是我们18旅的精神!我为你们骄傲!是个汉子卵子,胡子就该邦邦硬,是个好兵战场上就不怕丢命!是……”

  一辆绿色越野吉普车从大路驰来,一个刹车停在打谷场边。车门开了,刘伯承从车上走出来。

  肖永银一惊,命令部队立正,跑过去向司令员报告。

  刘伯承走上打谷场,走近炸药包,弯腰拿起一件件东西。

  工兵连连长走出队列,向刘伯承报告苏大发牺牲的噩耗,请战:“我们要为苏大爷报仇,我们全连没有一个怕死的!”

  刘伯承低着头,很沉痛,半晌才抬起脸,看看连长:“连长同志,‘全连没有一个怕死的’,那么你呢?”

  “我?我从当兵那天起就做好了死的准备。家里就老娘一个人,离家那天我把给老娘准备的寿衣、寿木都交给了村长,我没准备活着回去!”

  刘伯承摇头:“不。战争无情,不在于去死,而是让敌人去死,自己要活,很好地活!你能够带领全连为苏大爷报仇,为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杀敌人,并且能保存全连同志,使全连同志在全国解放之后都能活着和家人团聚,这才是一个称职的连长。你记住,你带领他们去打仗,不是要死,而是要活。死是留给敌人的。”

  刘伯承看了肖永银一眼,继续说:“这是每一级指挥员的责任!一个战士长到十七八岁,他们的父母要付出很多很多,离家当兵更是牵肠挂肚。一个指挥员不光要想着打、冲,更重要的是要想如何打,如何冲。要善于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以自己的生换得敌人的死!”

  肖永银的脑子里闪过一个个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郓城战役、滑县战役……每一个战役都以奇对正,寻找或创造敌人的弱点,再抓住其弱点突然袭击,实施种种战术——东引西调,釜底抽薪;避强击弱,猛虎掏心;猎捕老鼠,盘软再吃;声东击西,弃粮佯败;……上将之道正是料敌制胜,险厄远近。跋三军于危途,陷敌人以重围,靠的是运筹帷幄,英明指挥。肖永银望着刘伯承伟岸的身躯、硕大的头颅,目光里交织着深深的敬仰和隐隐的对自己冲动的自责。

  “同志们,”刘伯承对战士们说道,“求战心切,闻战则喜,是战士的良好素质,敢于牺牲、视死如归是打胜仗的基本因素。你们都是人民的优秀子弟兵。就像下象棋需要招数一样,打仗需要部署。打哪里,由谁来打,谁休整,休整到什么时候,这就是部署。不要急,蒋介石一个兵团一个兵团地给我们送,有的吃嘛,就怕你们的胃口不够大,到嘴的宴席吃不动哟!”

  战士们笑起来。

  刘伯承对肖永银说:“咱们到王克勤排去看看。”

  王克勤是平汉战役中从国民党军队中解放过来的战士,在解放军的部队里仅仅半年就成为闻名全军的英雄。他的“战斗互助”带兵法在解放军里发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中共中央的关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号召全军:向王克勤学习。

  吉普车开到一片河滩地。王克勤正带着全排打靶。

  刘伯承握住王克勤的手:“咱们两个旧军队过来的人又握手喽,这一年你的进步比我大。”

  王克勤耳朵都涨红了,激动得说不出话。

  去年6月,王克勤在马头镇誓师大会上见到了刘伯承,他当时没想到司令员讲完话后会到队伍中和战士们握手,更没想到司令员会把手伸给他。他那时刚从平汉战役解放过来,紧张得脑门上滚满了汗珠,双手颤抖得不敢伸出来。刘伯承笑着问了他的名字,说:“王克勤同志,我和你一样在旧军队干过。我的家庭出身微贱,爷爷是打铁的,村上有红白喜事也给人吹唢呐。因为这个,我连前清秀才也考不上哟!”

  王克勤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国民党军队里他就听长官们常提起刘伯承这个名字,知道共产党里有个大将军,跟神一样能点石为兵。现在,这位大将军握着他的手,还说了那么多贴心的话。王克勤热泪滚滚。从那天起,王克勤就发誓要成为一个新人,一名合格的刘邓大军战士。

  “王克勤,你的手怎么这样烫?生病了?”

  “报告司令员,我没有生病。”

  3班长张老四说:“报告司令员,我们排长打摆子,已经五天了。”

  刘伯承的目光变得严厉:“这可不好,有病不休息怎么行?”

  “是。司令员。打完靶我就休息。”

  刘伯承拿过一支枪,对着靶标连放三枪,全部命中靶心。

  战士们齐声叫好。

  肖永银神色严肃地望着靶标。他明白,司令员这三枪打中的是什么。

  刘伯承说:“我年纪大了,又是一只眼睛,你们应该比我打得更好。我知道你们急着打仗,但是你们应该明白,在局势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休整,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我们这一年里,常常是新兵入伍还没学会打靶,就跟着部队冲上去了,那是不得已。现在有时间练兵,应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要把射击本领练得像使筷子一样,百发百中。我曾经说过,与其有百发一中的枪百支,不如有每发必中的枪一支。”

  刘伯承问一位叫王凤祥的战士:“你说是不是?”

  “是!司令员。”

  “你是什么时候到部队来的?”

  “打汤阴时被解放过来的,还不到一个月。小时候在家挨饿,长大在国民党部队挨打,到咱这里算是到了家。”

  “听你的口音像南方人。”

  “安徽经扶人。”

  “安徽好地方。小鬼,离你真正到家的日子不远了。好好打靶,战场立功,带着大红花去见父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