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小说 > 抗战狙击手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四 | |
|
|
有一种力量 ——《抗战狙击手》编辑手记 最近发现了一个帅哥,是新出名的歌手。他刚在比赛中失了利,网上竟有如此多的粉丝,爱他爱得要死,哭得呜呜的。还发了他很多照片,确实很帅,很特别。 手里正在编《抗战狙击手》。瞄一眼帅哥,又接着看狙击手,看完狙击手又看帅哥,看着看着不服气了,俺们的萧剑扬——嘿嘿,两者没有可比性嘛。 但是还是忍不住比。 要说帅,萧剑扬清瘦、清澈、清新、轻灵,那种气质一般的演员是难以胜任的。看现在拍的战争片,经常会觉得假,里面的人都不像是当时的人,因为那种淳朴可爱的气质现代人难以具有。总觉得萧剑扬有点像令狐冲,略带忧郁,又充满灵性。 我一直给独孤手说,你这个题材选得好,狙击手,一个人,一杆枪,不露声色,弹无虚发,冷静,孤傲,神秘,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感觉。 他只是呵呵地笑。 男人对枪的崇拜是与生俱来的,武器直接代表着力量,代表着对这个世界的征服。没有一个男孩是不爱枪的,也没有一个男人不在骨子里渴望像狙击手那样,一枪一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这好像有点暴力倾向。世界原本就是如此。攻击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尤其是男人,力量就是生存的基础,就是繁殖的保证。男人对武器的酷爱,完全出自基因的需要。 人天生都有暴力倾向,但只能以适当的方式爆发。两口子吵架,砸一个茶杯很平常,砸一个电视损失就大了,尽管后者效果好一些,但大多数人还是会捡一个便宜的砸,因为人都会权衡利害得失。阅读战争故事,看法制新闻,打枪战游戏,听摇滚,到足球场去暴吼,这些都是相当于砸一个茶杯的事。能量释放了,人也就平和了。 这就是暴力美学的合理性。 萧剑扬爱枪,枪就像他的命,人不离枪,枪不离人,如影随形,就像古代的剑侠一样,爱剑如命。 作者网名叫“独孤手”。独孤手——独孤剑——萧剑扬?他写的时候心中也有大侠的影子? 不过这一点作者不承认。曾问过独孤手,他说并不想写得太金庸化,他追求的是海明威式的,冷静,硬朗,含蓄,冰山只露一个角出来。 其实,这一点并不是太好把握,在我看来,他常常是写着写着,情不自禁地就会激动起来,结果把读的人也搞得很激动。比如“笔杆连长”牺牲一节,我自己认为那是全书最精彩的情节之一,看到那里,忍不住热血奔涌,竟至潸然泪下,半天回不过神来。 看来,用什么风格写,也不是个绝对的问题。笔随心动,情之所至,自然而然就会有神来之笔。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个心呢?除了他是中国人以外,恐怕和身世有关。书的引子里有一段话: “我的外祖父被日本兵从天津汉沽的家中抓走。他当时是天津郊外汉沽火车站的铁路职员,而真实的身份是抗日组织的地下联络员。几天前他救护了两名负伤的抗日战士,一个汉奸告发了他。 几年后,望眼欲穿的一家人才得知了外祖父最后的下落:他在被关押的东北某矿山组织了越狱。越狱成功了,他却倒在了返回关内的风雪路上。” 开始我以为这是为了写小说而设计的一个开头,后来问了独孤手,他说都是真的。 原来如此。他是个烈属。 可以说,国恨家仇,凝聚在这本小说里。 难怪读起来气很足。 前几天古古找了个画插图的,画了个样稿来。萧剑扬的形象画得有点欧化,感觉是高大、硬朗那种类型。其实文字中的萧剑扬并不给人强硬的感觉,很多时候,你感觉他像个孩子,那样的单纯、善良、朴实,又是那样的灵巧,言语不多,甚至有点腼腆,让人心痛。 但越是这样,他的愤怒,他的射击,他的流血,他的恐惧,他的复仇,他所有的战斗,才那样地让人牵肠挂肚,他射出的每一枪,撂倒的每一个鬼子,才那样的令人快意。 后来作者找了一些老照片,供画图参考。我看其中一张照片上一个小战士就很像萧剑扬。照片是两个中国军人押着一个日本俘虏,俘虏蹲在地上,脸上仍有蛮横之气,两个中国军人则冷眼对着他。其中右边一个小战士,瘦削,清秀,怎么看都觉得有种高贵的气质,平静,庄重,握枪的身姿特别协调,甚至有种优雅的感觉—— 他就是萧剑扬! 不知这种味道画不画得出来。 萧剑扬的酷,不是现在那些在台上唱着情歌的小明星所能比的。 他的酷,有一种真正的力量。高贵来自于正义,为正义而战的武器,就脱离了血腥而变得令人崇敬。 一个人,一杆枪,打鬼子。枪林弹雨之中,千钧一发之际,瞄到一个,撂倒一个,瞄到一个,撂倒一个,那是何等的痛快,又是何等的气概! 这股气是一个民族的血气,是一个民族在那场奇耻大辱、生死存亡中沉淀起来的,它几十年来一直回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奔涌。 整个抗日战争,中国人伤亡高达3500多万。3500万,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了。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伤于这场野蛮的侵略,血海深仇啊!何况现在还有很多日本人有赖账的企图。谁能咽下这口气?! 打鬼子,他就是我们的英雄! 所以铁丝们会望眼欲穿地盼着作者快写。 这本书最初是发在网上的,写一段发一段,写了三年,发了三年,居然很多铁丝就等了三年。现在点击率已经到300多万了,恐怖! “铁丝”这个词非常好。铁丝不仅崇拜的偶像比粉丝的硬气,而且铁丝本人也比粉丝坚定。军事论坛里真还有这样一批人,三年如一日地关注着《抗战狙击手》,读帖,顶帖,转帖,让它遍地开花。现在不光是国内的论坛,好多海外论坛都有转载,而且置顶——都是铁丝们搬运的! 想来独孤手一定感到很幸福。这也是网络作家不同于传统作家的地方——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读者的存在。 书已经编好,要出了。但是突然对铁丝有点缺乏信心——粉丝可以狂热地为偶像掏钱,铁丝不知道会不会买这本书?关键是没有人来炒作这件事,铁丝们都各自为阵,彼此互不通气,没有后援团、歌友会之类。媒体上也没有战斗英雄成天晃来晃去。所以做这个题材还是有点冒险的。在和平年代,英雄都到官场、商场、情场上去了,俺们的萧剑扬,可怜恋爱好像都还没有谈过,现在的年轻人,会买账吗? 说到谈恋爱,那时的战士大多都是没谈过恋爱的。对了,萧剑扬年龄是多大?我印象中就是十八九岁吧。那时候的小战士多了,还没有享受过男欢女爱,很多人就战死沙场。哪怕像二排长何进财这样的老兵油子,开口就是一个“操”,有一块大洋也要先把窑子逛了,但是他战死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心酸。 一直嚷嚷着要进南京城了,秦淮河水都是胭脂染腻了的,何进财说起南京就唾沫星子乱飞。但是他进南京的惟一使命就是为了保卫南京。他确实进了南京,但全部的活动就是守城,在城墙上和鬼子拼命。就是修工事、挨炮弹、射击、拼刺刀、声嘶力竭、血淋淋、负伤、负伤、负伤……惨烈啊,一身正气!直到死,他也没有见到半个窑姐,更没有踏上半步南京的繁华街市。直到死,他都不知道曾经满心向往的南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直到死,他也没有半步退却,没有半个“冤”字! 我又开始堵得慌了。 常常都有想流泪的感觉。 想到那些逝去的生命,想到那种民族危亡的悲壮时刻,心里有一股气直往上冒。 独孤手有一段话写得好: “提起68年前的今天,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座尸山血海的石头城,想到的是那数十万惨遭屠戮的中国生灵。 其实,在当年的南京,无论是在城外的淳化镇、雨花台,还是在城头的中华门、水西门,甚至在城内的中山大道,中国的战士们都曾进行了坚决而惨烈的抵抗,并给入侵者以沉重的杀伤。 时间流逝了68年,人们记住的往往是被屠杀者们如山的白骨和凄楚的悲鸣。 但战士们抵抗的鲜血和不屈的呐喊,我觉得更不应忘怀。 一个只知道舔拭伤口、对影垂泪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 尊严,并不能靠哭诉与哀怜而得到。 面对不义和残暴,选择只应有一种——战斗!” 我想把这段话放在封底或者勒口上,以向当年那些伟大的中国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鲁 稚 2005年10月28日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