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血火海洋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四


  第八章 舰船,人类征服大海的工具

  当我们驾驶着战舰驰骋在大海上的时候,当我们的核潜艇从水下发射的导弹准确地飞向目标的那一瞬间,你也许想象不到,伟大的先民们为征服大海,都进行了怎样的大胆尝试。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谁使用何种工具最先跨越海洋的?现在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的华夏民族先于航海、长于航海,早已被世人所公认。从独木舟到木板船,人类的航海第一次产生了质的飞跃,黄河、长江的古老文明也随着木板船在大海上漂流,并遗落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美洲大陆的森林中。

  “舟师”的问世,使平静的大洋上闪现着刀光剑影,并一直持续了数千年。这也许并不是第一个驾独木舟下海的原始人的初衷,但正是这些历史的演进,构成了一部人类征服海洋与争霸海洋的史诗。

  1. 制造独木舟的灵感来源于落叶。洪水泛滥与古人抱着葫芦过河。浮筏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水上航行的帷幕,随波逐流成就了先民们的航海梦幻。

  人类的起源与洪水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西方的《圣经》或东方的《易经》都有记载,从远古流传至今的神话更是把这一过程描绘得活灵活现。

  那时候,古人类大多生活在深山里,因为山中有野果可以充饥,山中有树木便于遮蔽,山洞能够御寒,山泉可以解渴。但是,当山洪暴发时,来不及逃避的原始人则被洪水卷入其中,大多溺死,这大概就是人们一直恐惧洪水的原因。但洪水之中,也有幸存者。古籍《淮南子》中记载:“见窍木浮而知为舟。”大水冲倒了一些树木,特别是一些干枯的树枝,它们在水中漂浮着,原始人爬上树枝,划水逃生,有的原始人则被大水带到了远方的平原。

  最早来到平原的人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很不习惯,大地无遮无挡。为了生存下来,他们就在河边安了家,因为河边取水方便。天长日久,他们发现河的对岸也住有人家,在傍晚有炊烟升起,这让原始人兴奋不已。为了取到对方的火种,他们就必须到对岸去,但滔滔的河水却无情地把他们隔绝在大河两岸。

  原始人没有灰心,他一天一天地坐在河边,对着河水发呆。“古者观落叶以为舟。”原始人望着大河中漂浮着的落叶,便幻想着能有一片巨大的树叶把他载到河的对岸去,但这毕竟不会成为现实。

  也许原始人最初是把芦苇捆在一起抱着渡河的,但没有成功。多次的失败,迫使他们找到浮力更大的东西,这便出现的了《易经》上讲的“包荒冯河”的卦辞。“包”是“匏”的假借字,就是葫芦;“荒”是空虚的意思;“冯”即单身泅渡。把这句话联系起来就是:抱着空心的葫芦游水渡河去。那时,河边生长着一些成熟的葫芦,浮力很大,原始人就把葫芦用绳子拴起来,系在腰间,增加浮力,解放出双手,以提高划行的速度。河对岸部落的人见此情景,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热情接待了来自对岸的造访者,给了他火种和烧肉,并把他送到河边,看着他泅到河的对岸。

  若干年后,原始人学会了使用石器,并炼出了铁,制造出了简单的工具,还用牛羊之类的牲畜皮革制成皮囊,来代替不太灵便的葫芦。羊皮囊的制作一直延续至今,在黄河中游的山西、内蒙,依然能够看到用羊皮囊和羊皮筏子渡河的情景。由几个羊皮囊连结在一起做成的羊皮筏子,其浮力增加,载重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大河两岸人们之间的交往,还促进了两岸的贸易发展。这时候,生活在山中的原始人纷纷走出深山,来到大河流域的平原生活,垦殖土地,饲养牲畜,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相对独立的原始部落。

  为使部落间的交往更加便捷、安全,人们便产生了制造独木舟的想法。其实,这个想法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在森林中,有一些干枯的古树干,在遭到雷击后往往被烧掉一部分,特别是中间的朽木,燃烧后形成了舟的雏形,很适合航渡,先人们便“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据史书记载,独木舟的产生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刳木为舟”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极为有趣。先民们先用石器砍伐一段适合做独木舟的树干,用火烧掉中间的部分,然后用石斧一点一点地砍凿。经过反复砍凿、修整,第一个手工独木舟就造出来了。

  独木舟被称为现代船的鼻祖,是因为它具备了航行的条件,其浮力和载重量都明显增加,人又能操纵自如。独木舟并非我国独有,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这种造船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已知的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大汶口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里发现有石斧、石锛,精美的黑陶、彩陶,也有原始的独木舟的痕迹。这里的人们在六七千年前就喜欢乘舟弄潮,富于冒险航行的精神。他们乘筏驾舟,带着自己的文化,渡渤海,沿黄海北岸,到朝鲜半岛南端,然后借左旋环流,航行到日本北部的初云地区。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地区,也留有龙山文化的踪迹,甚至在太平洋彼岸的南美洲、太平洋中部的岛屿上,都留有远古先人们带去的华夏文明。

  我们无法判定先人们乘木筏或独木舟远洋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这毕竟是事实。龙山的先人们是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漂航。这条海流在北纬40度,长年西风东流、顺风顺浪,流速每日可达20~25海里,一直可以漂到北美洲的西岸。这条航线已被理论证实。

  几乎与此同时,我国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的先民们,则顺着另外两条海流向东南漂流越过太平洋。一条是北西洋暖流,它位于北纬30度以北的西风带,长年向东流,流速12海里。这条航线的起点正是钱塘江口附近的河姆渡,中途通过夏威夷群岛北端,而后直对拉丁美洲墨西哥北部的瓜达卢佩岛附近。另一条航线又称赤道逆流,它位于赤道北端3~10度之间,长年向东流。它在东经180度处与南赤道洋流相遇后分作两股,一股向东,另一股形成东澳大利亚洋流,又转向东,成为新西兰洋流,再合于西洋的西风漂流,一直向东,流到南美的秘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