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中日长江大决战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八 | |
|
|
冯玉祥将军亲自主持大会,当商会代表宣布献金六十万元时,全场各界民众议论纷纷,都认为商会献得太少了。但商会对此却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参加大会的各校学生代表自动聚在一块开会,商议促动商会献金。一个学生代表提议,每校选五名代表,到台前向商会跪求。得到大家赞同。于是,各校学生代表在台前跪下! 商会代表不得不宣布增捐十万元。 学生和各界民众仍感觉商会太抠,他们齐声呼喊“两百万”的口号。 商会心痛钱财,不肯再增加。 学生的呼声越喊越强大,并纷纷参加到跪求的行列。最后,全场一万多名男女学生都一齐跪下了! 全场一片惨痛的哭声! 冯玉祥将军再也忍不住了,淌着泪哽哽续续地对全场青年学生们喊道:“你们的这种爱国热情,就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的!”又对商会的人喊:“我们对这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要本着自己的良心啊!” 商会代表终于被感动了,答应捐款二百万元。 随冯玉祥参观献金运动的美国友人罗斯先生,见此情景,也被感动得泪水直淌,他对冯将军说:“我真是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夜里,冯老将军躺在床上,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了,眼前老是浮现出那一大片黑压压跪下的青年学生;耳畔老响着那成千上万个青年学生为苦难祖国哭泣的声音……深夜了,那哭声越来越大,他再也躺不住了,从床上坐起来,用他那当兵人朴实的语言,用他那颗被感动了的心灵,一连写下了五首五言诗,以颂扬那些为苦难的国士跪下的青年学生。 青年跪地哭,请君快救助; 献金救国家,不作亡国奴。 青年跪商人,请快救沉沦: 财富千千万,敌来化浮云。 青年捐衣服,为复我国上; 不畏饥与寒,雪耻最为主。 青年血泪哭,赤诫复国上; 流血作警钟,同胞齐御侮。 白沙献金多,热烈如荼火; 各地皆如是,一定能救国。 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公布,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五亿多元。 那不是钱,是大后方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是万千青年学生同苦难深重的祖国一起跳动的心! 冯玉祥将军宣布:节约献金运动所得捐款由总会直接呈交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用于慰劳前方将士、伤残军人和苦难民众,以及用于购买飞机、大炮和坦克等军需装备。 11 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从精神和经济上支撑重庆政府这座大厦的,除了国内的民众,还有一根顶梁柱——八百多万华侨。 海外华侨以地区形成三大集团: 第一大集团,南洋华侨。居住南洋诸国,人数为六百七十多万,以陈嘉庚为首成立有南侨总会。 第二大集团,美洲华侨。主要为美国华人十万余众,以司徒美堂为首,称为全美洲洪门华侨。 第三大集团,欧洲华侨,主要是居住在英、法两国的华人,成立有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 这些侨居海外,接受了所谓海洋文化,受过西方文明熏陶的中国人,对国内的党派之争,多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以“嫁女”的心情,倾力关怀和支援“娘家”的抗战。 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统治,愚弄人民,造成了国民的愚昧和科学文化的落后,才导致了大国被小国欺侮,大国挨小国打的可耻现实。 他们幻想中国人的脑袋在外人飞机大炮的狠狠轰炸下能“开窍”——抛弃严重束缚民族手脚、智慧的封建专制,真正接受文明和科学。因此,这部分中国人勒紧裤带支持抗战,要比国内大后方人民倾囊支持抗战,要多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接受他们经济支援的国民政府,必须保证国内政治上的民主与自由。因此,一但国内政治集团间出现纠纷磨擦,华侨们总是感到痛心疾首,无情斥责,并以不给经济支援相要挟,国民党的几次反共高潮,很快息鼓偃旗,与华侨的反对态度有直接关系。 鉴于这种情况,抗战第一期,蒋介石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老子党、家天下的臭架子,宣布各党各派政治上一律平等,也曾一度造成国内民主政治假象,这对海外华侨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他们明确宣言,掏尽腰包,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拥护蒋介石抗战到底。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成立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蒋介石任主任委员。第一期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大半,以后,凡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华侨都大力认购。1937年至1942年,国民政府先后发行了六次救国公债共三十亿元。华侨购买了十一亿元,占总数三分之一强。 由于蒋介石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并打着民主共和旗帜,海外华侨基本上都买他的帐。 国民政府之下,专门设立侨务委员会。蒋介石经常通过这个委员会向华侨求援要钱。华侨突击性的捐款已解决了政府不少难题,但蒋介石苦于常年常月的战费开支,便直接打电报给各地华侨组织,请求他们搞常月捐。 常月捐,就是每月都有个固定的捐款数,就像老板给工人发工资一样,每月都有。 蒋介石的电报说:“海外月捐,增加长期抗战力量,所关至巨各地侨团务必努力促进,藉收实效。” 政府侨委会根据蒋介石指示,通电海外侨胞,请其推行常月捐。通电说: 我国长期作战之基本条件,在于财力有源源不断之 补充,而目前国内生产较厚之地,都被敌骑蹂躏,敌机 肆虐,损失重大,经济建设,不免困难。我海外侨胞生 事较舒,既已热烈输将,迈卜式之高义,然每念前方将 士,前仆后继,战区民众,颠沛流离,自当本匹夫有责 之心,再接弥励,以争取最后胜利之光荣。 海外侨胞竭尽全力,按月缴纳抗日捐款,如同按月给国民政府发工资。 南洋诸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七百三十四万元; 美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五十八万三千元; 八年抗战中,华侨捐款共计为:十三亿二千二百五十三万余元。 各地华侨汇兑的侨汇就更多了。 侨汇:即华侨以赡家费名义寄回国内的款项。它成为抗战期间重庆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支柱。整个抗战期间的侨汇为:九十五亿元以上。 美国华侨为了支援抗战,竟将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汇回国内。1940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1939年政府全年的战费开支为十八亿元。这一年,华侨的捐款和侨汇共为:十三亿三千万元。华侨承担了绝大部分战费开支。 华侨除捐款、认购公债和侨汇外,还捐助了大批军需物资。 重庆政府宣布:抗战头三年中,华侨捐献飞机二百一十六架;救护车汽车一千余辆;坦克二十三辆;其他如棉衣、麻袋、医药用品等无法计算。 重庆国民政府统计宣布:从1937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的总收入为:二百二十六亿元。其中华侨汇款为:五十三亿元,相当于国府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将近国府军费开支的二分之一。 国民政府对此评价:华侨庞大之外汇,对于祖国之抗战,实予以巨大之助力。 华侨,您们那一颗爱国的心,将与祖国同在!您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期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战争在中国南方、北方和东方前线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战争是对社会经济的大消耗,大破坏。 蒋介石尽管在整个抗战阶段中始终没有放弃过其反共的一面,尽管从他那不可能改变的立场出发始终不会承认毛泽东的“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断。然而,事实上正是民众——大后方的民众、敌后的民众、海外的侨胞、前线和敌后英勇抗敌的数百万军队,才能在这战争的重负之下,挺起民族的胸膛,担负起民族独立的重任,从而,挽救了国家、挽救了民族,也挽救了他那地处一隅的国民政府。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