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钟情发展,潜心蕴纳专业成长的元素

作者:沈小珍




  目前,有关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举措、手段屡见不鲜,诸如通过专家引领,榜样带动,通式培训、案例反思、教师评价、业务竞评等等,但这些毕竟都是停滞在“外因”这一层面上,有效而不高效。本人认为,要真正达成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必须耐心而又尽心地回归到“内因”这一层面,做一些朴实深入而又必不可少的唤醒和感召,让教师个体拥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有一种知之不足的意愿和期待,去自觉自愿主动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须的原动力,潜心潜力蕴纳自己专业成长的必备元素。
  一、 交互阅读,碰撞激荡,在圆融汲取中坚固专业根基
  有一次朱永新教授一行到某学校,就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老师们作了一次愉快的对话。当时有人戏称这是一次成功的“肉与萝卜”的对话,其结果是既使“萝卜?穴教师?雪”受肉味而提升了“自身品位”,也使“肉?穴专家?雪”发挥了它更大的价值。这个比喻极好地说出了“专家引领”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但,“肉”没有了,“萝卜”怎么办?芽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沉甸甸的问题。我认为,在一个面向后现代的社会里,“权威”已经失去了“一尊、一元”的意义,而“成长”本身也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设计,而正在成为一个开放的、对话的、互动的、自我不断消解与形成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成长中,“交互阅读”可能是比“专家引领”更有实际价值,也更易达成和实现。如此丰富的纸质媒体,加上越来越多网络资源(尤其是网上论坛的兴起),使交互阅读已经在现实意义上超越了专家与教师的面对面单向度指导,只是我们许多教师由于思维与认识上的习惯,仍然停留在期待专家指点迷津的状态与层次上,没有能够自觉地利用丰富的纸质媒体和日益快捷的网络资源来通过“交互阅读”实现“自我汲纳”。
  要实现这个自觉的专业成长过程,网上论坛又比传统意义上的交流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在教育在线、K12、校园网等论坛上的有效交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了教育理念、思维范式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这种意义是多层次与多角度的,它让你在交互阅读中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理性的把握。
  二、 探索实践,反思扬弃,在思行蜕变中提速专业进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教师只有反思才有感悟,只有反思才有提高,只有反思才有进步。作为教师,理应具有极强的反思力,能事事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时时处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这是因为,教师每日每时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他们思维的结果,而有意识地、审慎地对这种思维活动的前提、过程、结果进行批判考察,是促成教师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意义的重要基础。
  1.教育事件反思
  教育事件反思是对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激活、评判、再认识与更新。在教师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压力和冲突,他们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思考、反省、研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评判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图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对自己以往成功或失败的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是教师步入反思境界的有效路径,如撰写反思日记、教育案例、成长故事等。通过描述一个实际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有目的地对“个人实践知识”加以评判、再认识,重新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自己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所积累的经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汲取的教训。这个过程促进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理性自觉,使他们的教育实践趋向合理的价值,并逐步形成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从教师自我剖析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对一个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教育问题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和探讨,也清晰地感到在自我反思过程中,我们正尝试着重新理解学校教育、重新理解自己的学生、重新理解自己作为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尝试着激活与更新个人的实践知识。
  2.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是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考察,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教育行为,还可以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这也是一种反思,是对一个持续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学是教师每天所从事的日常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他们往往容易疏于思考,使鲜活的教育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对日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来近乎沉寂的平静,将所有理所当然的理念悬置起来。因此我们必须以怀疑、批判的态度进行审视,以积极的心态分析过程与结果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3.集体群团反思
  集体群团反思是借助教研群团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深度反思,克服个人惰性。在学校中,教研组是基层组织,是教师研究、成长的集体,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教学职能,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职能。这主要体现在教研组的教育研究活动中。教师对以往教育经历、教学过程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讨论、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诸如集体式备课、行为跟进式教研、专题性研讨等,都不失为有效之举。教师反思面对的思维对象主要是内在的主观世界,是自己所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设计的前提与实施的结果。因此,在这样的反思中,能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教师的生活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必须以思维方式的变革为支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应注重培养反思的自觉性,使自己时时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观自己采取这些行为的前提,在越来越豁达、敞开、澄明的思维方式下,实践一种教育、教学与反思、研究合为一体的专业生活方式,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深刻而具体地体现出教育的意义。
  三、 确认自我,张扬个性,在抉择蕴纳中彰显专业本色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从多元智能论的角度讲,上天赋予我们先天的智力资源本就各不相同,我们已经拥有的“个人历史”又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局限与优势,这也就意味着盲目的模仿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们不应该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风而跑,望尘而追。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的成长,不要考虑完美和时尚,要考虑最有特色,最有个性,最趋科学。作为学校如能在这方面与教师进行互动,组织一些个性化的培训,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成长计划,倡导一些个性化的行为跟进,创设一些个性化的载体,那必定会推动教师个体的加速发展,必定能铸就成一支极具鲜活个性的新时代名师队伍。如按老,中、青年龄群体,有所侧重地进行培训,老年教师重在理念上跟进,中年教师重在教学风格上张扬,青年教师重在教学设计上创新;按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群体,有所选择的进行培训;采用培训超市,教学茶吧等形式,教师在哪一方面缺失,就在哪一方面填充。
  当然,一个好教师不是靠培训,更不是靠检查成长起来的,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特色化,个性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