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慎给学生取绰号

作者:柳小将




  2003年8月31日楚天都市报以《一声“蝗虫”好伤人,老师给学生取绰号惹麻烦》为题,报道了发生在武汉市汉口某学校的一起真实事件:吴女士的孩子在课堂上被老师取绰号“蝗虫”,同学们跟着叫个不停,结果伤害了孩子,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家长被迫给孩子转学。
  这类事情在中小学绝非偶然。有一些老师好给学生取绰号,好当众揭批学生的劣迹,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取笑学生,并以此为教育学生的惯用方法。他们给学生取的绰号千奇百怪:如称爱打瞌睡的学生为“猪八戒”、“瞌睡虫”、“瘟鸡”;称反应慢的学生为“榆木脑袋”;骂屡犯错误的学生是“鸡蛋+鸭蛋=混蛋”。更有甚者,将学生的身体缺陷与操行问题合二为一,所取绰号则更为伤人。如称身体瘦弱、缺乏自信而又成绩极差的孩子为“瘟鸡”。听听老师怎么说:某某同学简直就是一只瘟鸡,放在哪个组,哪个组遭殃,所到之处总是鸡犬不宁。还有别出心裁的老师以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给学生命名,如江湖四大怪、四大恶人等。
  这些貌似幽默的绰号,一经学生叫开,必将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毁灭孩子的自尊心,最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严重的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让他们陷入恶咒之中无法自拔。
  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力极大,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这一规律。老师取的贬义绰号一旦被学生叫开之后,成为了该生的代名词。长此以往,该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定位于此,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无可救药了。学生因此丧失改正缺点错误的信心,迷失前进的方向,也迷失了自我的尊严。
  这些老师为什么爱给学生取绰号?细究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以此为幽默、口才好的表现。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常能博得学生的掌声,赢得学生的敬仰。但在追求幽默的同时,他们却忽略了这些被取笑的学生的感受,以伤害少数学生为代价来赢得多数学生的欢心,这实在是教育的下下之策。
  二是教师以取绰号的方式进行典型教育,以期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一些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练就了上佳的口才,他们善于总结正面经验,但同时也善于抓反面典型。学生暂时性的问题与缺陷一旦被他们提炼、总结、概括之后,自然就形成了绰号,被用于作典型教育。其出发点貌似正确,但效果却适得其反。被伤害的学生就不必说了,其他的学生也未必受到教育。孩子们更多的是以此取乐、逗笑,在教师的错误影响下,大多数孩子将会失去对后进生的同情心,不再去帮助他们。而对于自己,也会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很远,很可笑,不足为虑。由此可见,并不能收到教师所期望的警示教育的功效。从教师素质方面来看,取绰号这种不良习性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的落后与个性修养的不足。
  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也是许多知名教育家的成功之道。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教师从不过多地表扬谁或批评谁。因为那样会被认为是“不公平”或“歧视”,情节严重的会被学生、家长投诉,教师可能因此而丢掉工作。那么,发现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应当更多地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且并不是指责和训斥学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长者的关爱善意地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尽快进步。这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正如生活中以乱取绰号、取笑他人为乐的人最后并不受人欢迎一样,爱给学生取恶意绰号的老师,最终也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折射出个性修养上的欠缺,说明教师缺乏慈爱之心,有以取笑他人为乐的不健康心理,还缺乏平等、公平的人权观念。
  教师啊,请慎给学生取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