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走出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

作者:洪家平




  一、 “座位编排”不等于“形式”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的座位排列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合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传统“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局限于同桌和邻桌之间,大范围的合作受到限制,难以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适当改变座位排列方式,按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具体情况混合编组,例如教师将桌子摆成L型、矩形、圆桌形、方阵形或其他各种新组合方式,学生不再只是面对教师,更可以直接面对学习上的同伴,这一形式虽然不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但也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座位编排的形式有效创设了“无威胁”的课堂气氛,常常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解除学生创造性思维束缚、为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最初尝试的时候,教室里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上的不适应或“盲区”,结果往往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加大对新分组形式和学生纪律的组织和调控,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经常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形成小组凝聚力。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努力做到使合作学习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效果明显,从而真正达到合作学习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教育“正”效应。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和自己不断适应和熟悉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能量和效益。
  
  二、 “分组”不等于“好、中、差搭配”
  
  分组,一定是好、中、差搭配吗?这是很多合作学习实施者的困惑。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习好或者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差的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意识的按照学习成绩将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样分组其实是很危险的,在一个集体里面学生的好坏优劣都是相对的,这样的分组方法容易给一部分优秀学生造成超越于集体的优越感,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产生一种内心的自卑感、抵触感甚至产生合作时“随大流”和“搭便车”等自暴自弃式的消极“怠工”现象,这就使得合作学习成为某些优秀学生的专利而使合作学习“名存实亡”。所以,一个好的分组方法应该是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分组,这样就既承认了同学之间的差异,又能结合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充分了解。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行但人缘好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是公认的顽皮学生但他网络技术过硬、收集信息能力很强……教师应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优势,通过互补式分组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这样做就完全依靠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判断,而实际上要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势又是比较困难的,这只有依赖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精确预见。可行的第二种做法是首先承认所有的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最后在征得小组成员的意见后,教师再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学生比老师更了解自己。学生有能力在自愿原则下组合成一支高效、团结、合作的学习小组。两种分法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实践的结果也是各有所长,但第二种方案无疑更能加强孩子们的自信。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哪一种优势互补的分组方案,教师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监控与督导,同时也要科学、准确地选拔好小组长人选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总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小组的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正确的分组方案和方法,可使学生具备更多的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信心和机会。
  
  三、 “小组成绩”不等于“个人成绩”
  
  小组成绩等同于个人成绩吗?这是很多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小组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有的老师简单的认为个人成绩就是集体成绩的简单平均是很不科学的。在实践中,这种只看集体成绩而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更是很危险的。由于成绩评价和奖励的不公,更容易直接造成新一轮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积极性受挫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的奖励待遇。同样另一小组有的学生很努力,但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小组成绩并不突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学习者自身条件不同,贡献不同,因此得到的评价自然也就不应该相同。合作学习的学习成绩评价问题相当复杂,操作起来也是很不方便,一般来说,小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比如可以设立最佳合作小组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的出色小组进行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等单项奖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另外,对个体的奖励也必须以学生事实所见的事实性材料为基础。所以相比较而言,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比较偏重于结果。同样地教师在具体操作时也要灵活把握,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成绩评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