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赏析

作者:杨晓荣 张梅香




  [片断]
  师:第一次和咱们六(1)班的同学在这么大的会场里上课,刚开始老师心里特别高兴,可现在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想想看,老师现在可能担心什么呢?
  生1:我认为你是怕我们表现不好。
  生2:老师可能是担心上课时候会出错。
  生3:我觉得老师可能会觉得我们上课时候会有些紧张。
  师:这样吧,老师就直说了,其实,张老师的担心非常简单,就一个字——张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六(1)班的同学不会“玩”,(原来是这样!早知如此,何必“担心”!)会玩吗?(“会!”这是每个同学心底发出的声音。)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玩?(思考片刻)
  生4:我会折飞机。
  生5:我会折青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玩。
  生6:我会把它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折成星星,然后许一个愿望。
  师:还挺有诗意,很好。
  师:想知道张老师准备怎样玩这张纸吗?
  生:想。
  师:那可要认真瞧了。
  (教者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当场撕出了如右面的展开图。)
  师:想玩吗?(生:想。)谁都有机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白纸,同学们不妨也像这样来玩一玩。(想玩!真是太想玩了!好在“谁都有机会”)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给大家来展示一下。(学生踊跃举手,教者选取三位同学的作品黑板展示,图如下。)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图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大小(生:不一样),形状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你有没有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的地方呢?
  生7:它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
  师:有点感觉了吧!挺好,还有谁想深入地说一说。
  生8:我认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这个词?
  生8:我从书上看到过。
  师:好样的。老师先把你说的这个词写上去好吗?(板书课题)
  (教学至此,一般的教师最怕学生“点题”,然教者却能巧妙地加以利用,这取决于教者两种“功夫”的交融:一是预设的深入;二是教学的机智。)
  师:再深入地观察,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再把它重新对折,想想看,会怎么样?
  生9:我认为它们的形状也一样。
  生10:我认为把它们左右两边叠在一起的话会完全重合。
  师:体会体会是这样吗?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再动手折折看。
  师:张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都能够完全重合,那像这样的图形用刚才这个同学所取的名称合适不合适?(生:合适)能说说理由吗?
  (教者这一“回马枪”杀得好,既深化了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又适时地引出了下文“对称轴”的概念。)
  生11:因为把它对折后中间的线就称为轴,而且它们都是对称的,所以就称为轴对称图形。
  师:特别了不起,它一下子就逮中了两个关键的地方。事实上,像这样的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对称轴通常用点划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对称轴),看清楚了吗?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对称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像这样一些对折以后,折痕的两侧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
  师:没想到吧,就这样简单地折一折、撕一撕,咱们还真创造出了我们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说实话,数学有时就这么简单、这么好玩!
  ?眼赏析?演
  “数学好玩”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乃是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生教授生前为我国小学生的题词。“数学好玩”其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以上片断中,我们见证了“数学好玩”的生动,领略了“数学好玩”的魅力。
  1.“玩”中激发学习热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式。以上片断中,教者摸准学生的兴奋点,找出学生的动情点,巧妙地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玩”的方式引入新课,“担心学生不会玩——一张白纸会怎样玩——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等与“玩”有关的系列问题像磁铁般强烈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欲罢不能”;之后,教者适时展开“玩”的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在“玩”中悟、在“玩”中获;最后,“数学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好玩”既是教者恰到好处的小结,更是学生快乐、真切、积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由于“玩”的背后更为本质的是学生“内在的精神解放”,因而,“玩”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情感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
  2.“玩”中主动建构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组织合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不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中,主动地从事数学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以上片断中,教者将教材内容操作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学生在人人动手中初步感受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这之后,教者及时引导学生在“玩”中“思”、“玩”中“悟”,让学生围绕“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地方”等重点问题展开理性的探索讨论,观察、判断、比较、反思中,学生的认识最终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轴对称图形及其特征、对称轴等新知被学生主动建构,学生在“玩”中实现了自我超越和提升。
  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追求一种无痕的效果,“数学好玩”,它淡化了“教”的痕迹,突出了“玩”的活动,它在学生“玩”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