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
作者:管建刚
第一种状态的教师,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什么工作,视之为包袱,视之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这类人所看重的,只是每月工资卡上的工资,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吸引他们了。在他们眼里,自己是个工人,学校是个工厂,是个社会主义公有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拿一样的钱,少做一点,马虎一点无所谓,钱不少就好。对他们而言,教育工作都是学校的,与自己无关。自己之所以要做,只因学校要我做,至于自己是什么也不想做的。越轻松,越无聊,越好。学校下达任务,也动脑筋,但大都是歪脑筋。比如计划,想着哪儿去抄一个;主题活动,想着哪儿去弄一个。依葫芦画瓢,“瓢”画得怎么样,不管。总之,能简单就简单,能应付就应付,能把事情对付过去就好,至于学生素质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自我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是从来不去想的事。他们来学校工作,就像拿固定月工资的公交公司的售票员,巴望着乘客少一点,多了,门开来关去,票检来查去,烦不烦。
第二种状态的教师,是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意见,有看法,但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当作自家的事来做,尽可能地做好,“尽”了“可能”,就不管了。大致的态度是:认真不认真是态度问题,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对于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抱着良心饭的态度,觉得要对得起拿的工资,对得起一声声叫着“老师”的学生。总不能耽误了学生的前程啊;总不能拿这么多学生的未来开玩笑啊。当然,这个“未来”也仅止于对分数的崇拜,仅止于学生能考上个好一点中学,或上个好一点的大学。老师们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吼上火下,比起第一类,他们是老黄牛,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没想好的活动方案,回家也想,批不完的作业就带回家去,他们很累,也很无奈。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做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他们就像低头苦干的老黄牛,干得很卖力,绕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他们就像很多农民,整天忙碌在自己的田头,满头是汗,回头才发现,别的不在田里的人,用上了新品种,搞上了机械化,轻轻松松跑前头去了。
第三种状态的教师,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有了明晰的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的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从现象来说,他们和第二类教师相近,看上去也忙个不停,但他们没有第二类教师的悲苦相。他们的身体是忙碌,内心却异常轻盈,活泼,当别人问他这样做教育岂不太苦的时候,他们笑了,笑得很灿烂,然后摇摇头。他们的一言一行已经逐渐地和教育融为一体,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们离不开教育,离开教育就感觉离开了水,再也游不起来。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得到一种“人”的力量,“人”的气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得到教育的情感与智慧,看得到教育的希望与光明,看得到教师发展的美好憧憬。
老师们,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哪一类教师,你将朝着哪个方向前进。我只是期望,当你看到这段文字,能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我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潇洒”的教师过着第一类人的生活,我也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劳苦”如第二类教师的人工作着,但我始终希望您能走近第三类教师的生活方式。因为我想告诉你,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如果你愿意奋斗,愿意做第三类教师,那么我要对你说,不要只做经验范围内的事。是的,人都喜欢在经验范围内做事,做这样的事,大都十拿十稳,有得心应手之感;一旦去做超出经验范围之内的事,会有紧张和不安全之感,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当人们觉得这种不安全必须要面对的时候,才会迸发出勇气和潜在的力量和智慧。老师们,要做第三类教师,请从以下四点开始吧。
1.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有位青年教师教两个班级。他慢慢发现,一个班学得快乐却扎实,另一个班学得热闹却浮燥,原因在哪里呢?原来前一个班,班风比较沉稳内敛,这位青年教师的教风比较活泼,于是学生激活了,学得开心有效。另一个班的班风比较活跃,再加上老师又很开朗,整个课堂热闹成一团,学生忘了自己是学生,尊重老师,尊重课堂,尊重纪律这些东西全丢了,热闹成了浮燥,学习怎么可能扎实?教师面对的每一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都是新的,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因此,教师要想“以不变应万变”,要想“以一挡十挡百”,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自己陷入机械重复的困境,陷入没有灵气的尴尬。
2.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
做教育能不动脑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备课,照着别人的抄一抄;比如上课,从来是一个模子,一个路子,没过上三招,学生就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了;比如教育学生,从来是采取最直接的、不经大脑思考的法子,至于这样做有没有成效,有怎样的成效,又会有怎样的负面效应,是从来不去思考的;比如这段教学工作下来,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是否需要回顾总结一下,是没有的。如此做教师,怎么会有“思想”?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时常听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时代呼唤。而在这个时代之声的呼唤背后,我相信,一定孕伏着一场风雨,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呼唤后面的暴风雨做好积极的准备。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要让学生有个性,教师必须有个性。我认为,教师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上。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存在教育教学意义的交往,这种意义可以是显性的(比如课堂交往),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日常交往)。教师存在的特征,首先是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显”与“隐”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分,但它确实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注意它。一个教师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质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不做“大路货”的事。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活动,教师都尽可能策划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个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许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种教育个性是充满活力的,是张扬着一种智慧的,教师,就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4.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今天,学校教育的尴尬之一正是要做很多的资料,以应付上级部门各种各样的检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首要的意义当然是拒绝做这些事。老师们,如果你觉得真的没必要做,那就勇敢地拒绝,而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到无用的、无效的工作中去。但是,我也相信,绝大多数的行政资料检查,如果认真去做,也一定有点成效。最大的矛盾在于,上级强调的资料检查,到实践者手里,全简化成资料,把教育过程给简化掉了,也把学生活生生的“人”给简化掉了。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做应付检查的事”的底线是,不要让学生成为一起做假资料的人,成为做假资料的帮凶。尽一切可能,想办法,使一些原来应付检查的事做出教育的味道来,这样做,既使自己满意,也使行政领导满意。起初这样做或许比较累,但正是这累,使你与众不同,使你积累越来越多的教育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