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的注意点
作者:董晓波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途径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或仿真的生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鉴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小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活动要目的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
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清楚:通过活动要具体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导入性,如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听和读是语言材料的输入形式,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加大语言的输入量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课堂上应避免出现“听声音,不见文字”或“只看单词卡,不读词”的现象。
二、任务设计要尽可能真实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小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英语学习从本质上讲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Krashen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因为语言习得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体现有效意义,才能排除母语的干扰,达到音、形、意的一致。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不能直接选用真实任务时,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
三、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把内容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与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小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心理学”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只有当小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可能积极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且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四、任务设计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小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小学生学习策略,使他们体悟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