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走动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瞿明志
实施“走动式管理”的具体做法是:直接深入教室和课堂,和教师一起教,与学生一起学,随时了解教情学情;直接进入教室办公,与教师学生零距离,加强交流和监督;实行巡视制,对水、电、设施设备、校园环境、门卫实施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查教学和活动秩序,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巡视、检查两课两操及各种集会情况,每天公布。走动时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因事杂遗忘而酿成严重后果。
实施“走动式管理”,必须坚持“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坚持做到“四注重”、“多巡视”、“少干预”。
注重倾听:成功的校长应该把倾听作为“走动式管理”的第一要务。倾听让老师觉得自己重要。领导的关注,人格的平等,这是真诚交流的前题。
注重沟通:校长以诚为本,教师就会向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校长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注重服务:校长应真心实意地为教师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务。我们提倡行政领导多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注重引领:变指责为指导。在巡视中,校长发现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如果不分事件性质,一味责怪、批评,甚至训斥教师,只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假如校长能换位思考,平心静气地帮助教师查原因、找症结,并给予必要指导,教师会受宠若惊,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定会将功补过,有所作为。
多巡视:校长通常要有75%的时间用在巡视和走动管理工作上。走动时间如果小于75%,“走动式管理”的影响力就会显得微不足道,校长的接触面太窄,走动频率太低,管理的时空没有最大限度地延伸,教职工往往不能感受到校长的走动,“走动式管理”的益处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少干预:不直接插手或干预一线的工作,这是“走动式管理”明智的选择。校长巡视时,若发现问题,一般不要在现场指出来,可选择在行政会上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再要求分管领导下基层解决。切忌现场干预,打破组织的“命令链”,这往往会造成管理混乱。
“走动式管理”与其它管理模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情感管理。领导深入到基层乃至第一线,到教师中走走、看看、问问,在走动中认识教师,了解教师,贴近教师,体察民意,掌握真情,和教师常谈心,勤沟通,了解教师需求,关心教师疾苦,无形之中缩短了与教师的距离,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教师觉得领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工作自然就十分卖力。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现场管理。“走动式管理”强调的在走动中改进作风:校长经常深入一线,树立起身体力行的形象,有利于打破领导的官僚作风,避免管理者高高在上,错误判断,盲目决策;在走动中发掘资源:校长到处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奖勤罚懒,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在走动中获取信息:校长直接深入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在走动中快速、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走动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制订政策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互动管理。传统管理在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体制下,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往往是报喜不报忧,等到事态扩大到解决不了时才不得不向上级求救。走动式管理创立上下联系、内外结合的互动管理机制,让管理不再只是管理人员自己的事情,能在走动中拓扩展管理时空,使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真正做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促使所有的管理干部,尽职尽责。用60%精力放在走动管理上,用40%的精力分析问题,思考现状,研究对策,提出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零缺陷、零漏洞、零空白的全过程全天候控制。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