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绿色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管理

作者:徐 涌




  “绿色教育”是一种追求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自然、和谐、发展”。如果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坚持“绿色教育”的理念,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成”,以互信互谅为基础,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以情感关怀为内容,以制度管理为手段,就能使全体教师在一种心态平和、情感融洽的环境中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单位、学习场所,而是全体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为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
  
  一、凝聚团队合力,保持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学校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工作,要确保学校教学工作良性、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建设。现代社会中信息交流与传播越来越密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往往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解决。同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给教师带来心灵的慰藉,观念的认同,思维的火花,灵感的源泉。
  
  1.拓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近几年来,为了克服以往教学工作中对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重视,造成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偏重个体活动,忽视团队合力,缺乏必要的自省与互动的倾向,学校努力在教师群体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坦诚、民主的学术氛围,关注人际之间的沟通与悦纳,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个性舒展与灵性碰撞的合作空间。学校特别重视调动校内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业务成绩的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外在推动,使他们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学校在以往“评奖评优”以个人为对象的基础上,增设相应的集体奖项,积极开展评比优秀年级组、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活动,在优秀课堂教学评比和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尝试以同学科教师团队为参赛单位,在教学质量考核中也增加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团队的集体成果奖励。这一举措,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加强了教师团队的合作与沟通,使教师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个人特长与才干,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理想境界。
  
  2.构建学科间互动与协作的平台
  学校在现有的学科教研活动基础上,尝试组织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各科教师分别介绍本阶段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相关的知识点,促使其它学科教师有意识地参照这些要求,认真挖掘学科之间的共通点与交汇点,尽可能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加以联系与照应。我校作为省级“绿色学校”,还参照幼儿园教学的有效做法,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自行设计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主题。比如在“爱鸟周”期间,语文学科组织有关鸟类的课外阅读,并指导观察鸟类写作文;英语学科学习有关鸟类的词汇,组织爱鸟护鸟的口语交际活动;数学学科围绕鸟类的活动和生活习性,编排各类习题……学生在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下,更能达到在单纯的学科内容和孤立的学科教学中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同时,教师们也在一个共同的教学方向的指引下,感受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教学乐趣,一起分享成功的愉悦,解决遇到的困难,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倡导教学个性,关注专业成长和自我完善
  
  我们认为,关注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是教学管理中必须具有的思想和意识。只有教师具备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学生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创造源泉,学校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鼓励教师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尊重,对人文精神的倡导,是构建灵动课堂、培养灵性学生的基础。
  
  1.制订个人成长规划,激发教师对自身发展的渴求
  对事业成功的渴望和个人发展的期待是每位教师都会有的,但是由于环境的制约和自身的局限,每位教师未必都能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估价自己,并确立合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他们遇到困难也很容易徘徊、退缩,结果往往使努力工作成为短期行为,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在新教师中开展“一三五”工程(一年基本规范、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教有特色),在中青年教师中实施“学校名师”工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充分的考察、分析与研究,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在教师成长档案中,我们根据教师年龄段,对年度内要求完成的教学个案、教学后记、课题研究专题小结、课堂教学设计等内容均做出不同要求,帮助他们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缩短成长历程,开辟提升自己专业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学校明晰“层级化”管理,明确“晋级晋职”制度,使教师不断有着更高的事业目标可以追求。学校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分配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校内每一位努力要求上进的教师都能得到均等的发展机会。因为我们认识到,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精神的奋发更能顺应个人与学校的长远发展需要。
  
  2.鼓励张扬教学个性,赋予教师更大教育实践空间
  现代学校教育追求的是培养有着独特个性与鲜明特质的人才,学校提倡课堂教学不能“千人一面”,逐步改变教师循着教学预设“照本宣科”的情况。为了做到这点,就要积极鼓励教师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在更大的范围内赋予教师更大的教育实践与探索空间。在“教学六认真”考核中,我们着重考核教师的课堂生成性课程,着重考核作业设计中的灵活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由于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有创意的教育教学活动。各学科纷纷尝试走出狭小的教室,走向广阔无垠、精彩纷呈的世界,积极开展动手实践、模拟体验、合作探究、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学校赋予教师的个性空间,带来了教师在工作中更多的主观努力与成功体验。
  
  三、尊重个体差异,引领和谐发展与自主成长
  
  教师之间在个性修养、职业期望、业务能力、发展潜力上的显著差异,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一个难题。我们逐渐认识到,虽然教师个体间知识来源、能力表现参差,生活背景、兴趣爱好迥异,但是每位教师都一样寻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教师之间的差异是教师个体独特性的表现,领导要学会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认同这些差异,并把学校中教师个体的差异有效、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做到优势互补,人尽其才,善于将具有不同才能的人放在学校所需要的位置上,量才适用,并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激活整个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研究个体差异、发展个体特长,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打好基础。在教师层面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以教师的岗位、学历、业务能力、专业特长四项作为基础性评价指标,并把师德师风、继续教育成绩、教育教学科研业绩、教学质量四项作为发展性评价指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实践探索,也使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学校给了自己事业发展、专业成长的机会,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这样,教师间的差异就不再是管理中令人头痛的难题,而成为教育发展中的一种财富和资源。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