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爱的故事

作者:刘剑华




  一、有一种爱叫相互尊重
  
  一天,我上楼去上课,途经202班教室门口,几个小朋友正拥在门口玩着什么。
  一个小朋友看见了我,连忙向我打招呼:“老师好!”
  我忙回应了一句:“小朋友好!”看到他机灵可爱的样子,我不禁用手摸了摸他的头,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邵晓刚!”他显得有些受宠若惊。
  其他同学纷纷围上来,望着邵晓刚,似乎挺羡慕,竟然有一个小朋友也凑到我跟前来自我介绍。
  “202班的同学真有礼貌!”我夸了他们一句。
  顿时他们个个变得喜笑颜开,仿佛是一朵朵绽开的花。
  以后,只要我经过202班教室的门口,班上的学生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而当我也跟他们打招呼时,从他们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脸上,我总能读出他们是那么兴奋,那么满足,那么幸福,似乎那是对他们的一种奖赏,给予他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有一种爱叫相互尊重。学生尊重老师,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爱;而老师尊重学生,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相互尊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师生间自然地生成心灵对话,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心花怒放;这样的教学就会成为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这样的教育会让师生在人格对等的基础上心灵相约,在相互信赖的氛围中精神交融,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灵动、更加舒展、更加文明。
  爱是相互的。老师需要学生的尊重,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尊重。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是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爱火花就会点燃一片爱的空间。老师应该做爱的传播者,我们在学生的心灵中哪怕播下一丝丝的爱意,收获的将是学生无数而又无私的回报。
  这是爱的传递、爱的循环、爱的生成。
  
  二、有一种爱叫触动
  
  课上,为了给小旭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可他把第一个字就读错了,于是显得很惶恐。我笑了笑,说:“没关系,再来!”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始读。可刚读第一个字,又错了。同学们不禁哄堂大笑,有些人还尖叫起来。小旭有些惊慌失措,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
  我微微一笑,轻轻地对大家:“小旭现在需要的不是喝彩声,而是掌声。”
  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怎么样?再来一次?”
  小旭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似乎镇定了下来,顿了顿,又开始读起来。这一次算是比较准确、流利的将课文读完了。
  “读得怎么样?”
  “好多了!”
  “应该谢谢你们的掌声啊!”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
  有时爱是一种触动。
  所谓触动,是让学生的心灵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获得的一种震颤,这种触动是照耀学生求知热情的阳光,是思想上人性的唤醒,是精神上情感的共鸣。有了触动,师生间会自然生成无缝无痕的心灵契约,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展,让真情都得以催发,使憧憬都得以激荡,再加上老师的用心期待,课堂上便会有花开般美妙的声音。
  因为触动,学生才会感动、感激、感恩;因为触动,学生的感悟才会深刻,感受才会真实,体验才会有效。因为触动, 优秀的学生才会自信不自负,有潜能的学生才会自强不自卑。
  我们的老师应让学生在触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生命的发展。
  
  三、有一种爱叫唤醒
  
  中午刚进教室,小旭就跑过来说:“老师,小伟送礼给我!”
  “送礼?”我一愣,“送什么礼?”
  旁边的同学一听,偷偷地笑起来。我马上领会过来,不由得也笑了起来。
  原来,我针对班上一些同学说脏话骂人的现象,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跑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去诉苦,说有个人经常骂他,他很苦恼,请求佛祖告诉他怎么办。佛祖就问他:“如果别人送礼给你,你不要,怎么办?”那个人说还退给他。佛祖说:“这就对了。你就把他骂你当作他送礼给你,而你不要就行了嘛。”那个人点了点头,明白了。
  当故事讲完以后,我问大家:“你们明白了吗?”
  有的同学说:“我明白了,以后别人骂我,我不理他就行了。”
  有的说:“我们不能骂人,最后有可能骂的是自己。”
  大家各抒己见,似乎有所触动,从故事中也许领悟到了点什么。这以后同学们把骂人现象戏称为“送礼”。
  想不到今天小旭竟然拿来了这个典故。我乐呵呵地问他:“你收了吗?”
  “没有,我不想收!”
  “那不就行了嘛。你送礼了吗?”
  “没有,他不是我们班上的。”
  “但你可以把那个故事作为礼物送给他嘛。”
  小旭一拍脑袋,“对呀!”然后飞快地走了。
  望着小旭的背影,我会心地笑了。
  有时,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给学生一点儿暗示、一点儿启迪,唤醒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思想。
  是的,有一种爱叫唤醒。教育家雅斯贝尔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这种唤醒是一种至诚的爱,它能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烛照他们的整片天空;酿造真善美之蜜,营养他们的整个生命;种植理想之树,绿化他们的整个季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把教育譬喻为诗,我想,教师对学生灵魂的唤醒无疑是最真、最美的诗。
  
  四、有一种爱叫了解
  
  这个星期五实习老师小葛的实习期就结束了。早上,只见小葛老师手里拿着一叠形状像树叶一样的卡片,分发到各个学生的手中。
  学生们一拥而上,都兴奋地接过来,仿佛获得了什么宝贝似的。拿到卡片的同学在轻声地念着什么;未拿到的把手举得高高的,口里还喊着:“我的呢,我的呢?”实习老师微笑着说:“不要挤!每个人都有份!”那种感觉不亚于fans要自己崇拜的明星签名一样。
  看到学生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幸福,真像烂漫的春花。这种乐融融的的师生情谊,也不禁感染了我。我好奇地凑到几个同学跟前,看他们在念什么。
  原来卡片上写着实习老师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这也许算不了什么,但真正吸引我也令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位实习老师的有心之举:她在每张卡片上都用了一两句简练而又富有哲理的或启迪性的话语,概括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对他们的建议。
  如:眼睛的后面藏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但有时有些小粗心。你很听话,也很懂事。这是写给聪明而又有点马虎的小越的,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你要做个强者,眼泪要留给弱者流。这是写给胆小爱哭的小双的。言语中流露出希望,给人以鼓舞。
  下午,实习老师要离开了,学生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礼物赠送给她。分手的场面也令人动情:几乎每个学生都流泪了,有些学生还哭得很伤心……短短的一个月,实习老师与学生就打得如此火热,这与实习老师的敬业精神及其教育艺术是分不开的。
  记得实习老师刚到班时,首先问我要班上的学生名单,然后一个个去接触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当然,学生碰到这么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也很乐意跟她进行交流对话。一有时间她就跟学生在一起。奇怪的是学生的纪律似乎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糟。
  我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永远都是喜欢实习老师的。因为实习老师少了我们这些老教师的严厉,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些条条框框,多了一份自由;少了一份刻板,多了一份宽松;少了一份威严,多了一份交流对话的机会……
  俗话说:“纲举目张。”也许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这样的艺术和境界。熟悉了学生的个性,就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就会赢得学生的心。
  有一种爱叫了解,了解能使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就是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爱好兴趣;了解学生就是把自己当作儿童,融入到他们中去,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去爱护他们,接纳他们。教育是心灵的旅程,只有教师真正的向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了学生,学生才会敞开心灵拥抱老师。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了解学生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了解学生也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