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

作者:吕 佳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但在实施的具体操作中许多一线的老师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实施起来总有点力不从心。我觉得只有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机勃勃、不断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学科的系统整合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它基于原子论、机械论的视野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也把原本内在统一的科学、艺术与道德割裂开来;第二,它以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第三,它过多倚重接受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第四,它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但是儿童与成年人一样,他们所认识的周围世界,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小学是少年儿童由自然的认识世界向科学的认识世界过渡的起步阶段。课程适度综合,更适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渐次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才更能深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
  同时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二、学校、家庭、社会的网络整合
  
  分析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搓搓麻将,打打牌,搞点“小娱乐”;还有些家长只忙于自己挣钱,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但是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分数却又是最重要的,至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倒是无关紧要的了。如果孩子妄谈什么实践、调查,基本上是当头一棍闷杀,更不要说是掏一些钱去支持孩子搞综合实践了。当然,有的家长也意识到了孩子将来是社会人,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劳动、生活技能,对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是持支持态度的,然而,这仅仅是小部分而已。
  但是这恰恰又是综合活动课开展的基础工作。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赞成与否对孩子的参与、表现,都有巨大的影响。同时要使综合活动课不断向广度发展,还要争取社会基地的协作,不然就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实践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支持。
  我校在开学报到那一天,紧紧抓住学生家长陪同学生到校报名的大好机会,利用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以及向每位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书》,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解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对学生成长的好处,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开设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针对我校周围工厂较多,又有一个驻军营地的情况,积极联系我校的“学校德育基地”、“学校文明共建单位”,和他们就我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共识,获得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支生力军。
  
  三、老师、学生的角色整合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这意味着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指导者,要指导学生有效、高效地开展活动,要民主、灵活地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主题或内容;教师是组织者,要组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自身的优势展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安排好主题实践活动过程;教师是参与者,要处理好师生双边的互动关系,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要通过参与达到更深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是协调者,要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体验,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服务者,要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各种所需的活动资源;教师是评价者,对于活动效果及时做出肯定性的评价,要遵循无错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不断踏上新的台阶。
  
  四、课内、课外的时空整合
  
  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所以应当说,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校外,在社区。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走出去,才能获取更多的课程资源,才能走向更大的学习舞台。
  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活动课在基地里开展实践活动,而且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到社会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有几位同学看到班级里的部分同学很浪费,就确定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会管理钱》,他们首先调查分析自己班里同学的学习用品和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了解浪费现象的严重性;再利用双休日走上社会,学会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体验挣钱的不易;最后开展一次超市购物活动,从而让自己学会有计划地使用钱,并从中体会自己劳动带来的喜悦。在课内、课外的融合中,塑造了人格,锻炼了能力。后来有同学写到:我们应该做到:(一)少向父母要零花钱,父母挣钱不容易;(二)把零花钱积攒起来赞助贫苦学生,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过得幸福美满。
  
  五、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为学生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探究开辟天地,为教师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指导提供可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传播与推广创造条件。当然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使用,都应基于新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理念而进行,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服务,防止流于形式或“电化灌输”。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