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初为校长的感触

作者:林天虹




  校长大部分是从副校长或学校中层干部中提拔的,也有部分是从教师中直接选拔的,初任校长,完成角色转变,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我是一个从副校长走过来的校长,对此有一些感触。
  
  一、校长要做杂家型的专家
  
  校长负责全局工作,需要考虑学校的方方面面,但以前往往只分管过某一方面或做过某几方面的工作,对其他方面不熟悉,往往会有意无意地重视熟悉的工作,而忽视其他工作。这就需要校长在自己不熟悉的工作上,多听取分管校长和其他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决策。校长应该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心中有数,学校工作如果只懂点皮毛,是很难有权威的。校长应该尽快在德育、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成为内行,成为杂家型的专家。
  
  二、校长要抓大放小,把握全局
  
  担任校长前,往往是做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挖得深、吃得透,各种情况烂熟于心,并且深入实际,领导问起来成竹在胸。担任校长后,要掌握全局,需要更多地思考学校的明天,规划学校的发展,不必要也不可能在具体事务上沉得太深。初做校长,往往容易受以前工作方法的影响,事无巨细都要过问,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难以脱身,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身心憔悴,结果却是挂一漏万,发展失衡。同时,还会养成下属的依赖心理,或者让下属认为不受信任,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积极性。做校长就要“洒脱”一些,大事抓牢,小事放手,授权明确,检查到位。
  
  三、校长拍板要慎重果断
  
  担任校长前,大事情和自己把握不定的事,可以请示校长,向校长提出建议,由校长决定。初为校长,一下子失去了依靠,需要自己作出决断,往往会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必须尽快适应,到了校长的位置,就要挑起校长的担子,可以多同副校长及其他人商量,掌握情况深思熟虑后,该拍板时就拍板,切不可久拖不决,影响今后的工作。
  
  四、校长要协调好各种关系
  
  担任了校长,需要协调的关系会迅速增加,教师、职工、中层干部、副校长,教育局、社区,以及其他部门,一下子涌到面前,往往会不适应,而只要有一个方面没有协调好,负面效应就会马上显现。副校长或中层干部如果在关系协调上出了问题,还有校长可以出面斡旋,而校长没有处理好关系,就很难有回旋余地了。因此,校长在协调关系上应该慎之又慎,绝不能意气用事。
  
  五、校长在解决纠纷上不能冲锋在前
  
  学校有许多事情需要有人出面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而校长应该让下属先出面,能够解决的先解决。校长一般是在其他人解决不了时才出面,出面太早,万一事情搞僵,其他人就很难“救阵”。当然这是一般情况,有些事情校长直接出面会有利于解决问题。但在承担责任方面,校长应该勇于为下属挑担,否则那会让下属寒心,自己也成为孤家寡人。
  
  六、校长要善待前任
  
  我们有时可以听到新校长对前任的不满,什么欠债太多,什么人心涣散,什么制度不好,什么管理混乱……这样的校长潜意识里认为,做好了是自己的功劳,做不好是前任的罪过。殊不知,再优秀的校长也会有自己的不足,管理得再好的学校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欠缺。一个学校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校长也只能站在前任的“肩膀”上前进,不管这“肩膀”是高还是低,是宽还是窄。把前任当作垫脚石,会让旁人侧目,教师齿冷。这并是说新校长不能总结前任的不足,恰恰相反,总结经验教训是学校前进的基础。只是这种总结应该思考在大脑里,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宣扬在口头上。贬低前任就是贬低自己,善待前任就是善待自己。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