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保护大自然》一课三种教法比较谈

作者:陆启威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
  
  教法一
  
  一、设计过程
  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
  通过回顾以前的植物和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的环境里认识人的生活,即衣、食、住、行所需材料最终都来源于大自然。让学生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
  2.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
  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给大自然造成太多的破坏。
  3.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选取部分反面素材)。
  (1)某化工厂对河水的污染,可能引发大自然对人的惩罚:
  
  (3)乱砍乱伐造成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略)……
  4.认识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空气、土壤、山山水水,保护大自然的植物、动物,特别是那些珍稀的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地下宝藏。
  
  二、设计理念和意图
  
  循着文本的轨迹,按照文中的素材和内容编写上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生态环境中的“普遍联系”法则,传达人类的种种活动对这一自然法则的破坏及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从而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和反思,形成自觉环保意识。
  本设计着重于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引发的种种连琐反应。从污染、砍伐及捕杀动物三个典型案例引发出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尤其是对人类的生存所造成的危害,旨在通过具体详实的知识材料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阅读和感知中明理悟道,并对人类的所作所为自觉地作出深刻的反省和思考,以达到强化学生认识态度和环保观念的目的。
  教法二
  一、设计过程
  1.观看“海啸”场景,引发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
  借助美国科幻大片《后天》中海啸场面的播放,使学生在怵目惊心的“自然灾难”面前,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忧患意识,由此唤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虑和对生命的关注,并生发出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呵护——是什么引发海啸的呢?接下来学生便会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忧患意识对海啸的成因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2.认识气候恶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形成海啸的根本原因。
  由于气温逐年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洋水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在一定时期海洋风及月球引力的作用下海水翻涌,席卷海岸及近海区,形成巨大的海难。那么,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呢?这是学生更急于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大气污染)。
  3.全球气候恶化根源于人类的许多破坏活动。
  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生产,大量开采自然资源,不合理地排放污染物,致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尘埃弥漫,浓度增大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地表温度普遍上升,气候不断变暖,这就对海洋流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把海啸灾难的形成引向人类自身)
  4.审视自身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的种种不合理行为是引发一切自然灾难的根源,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检点自身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二、设计理念和意图
  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完全打破文本的逻辑关系,以倒推的方式演绎教学过程,从结果和现状出发,一步步推及形成的原因,探求环境恶化的渊源,把一切自然灾害的归因最终都引向人类自身,使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和警醒,从而反观自身的行为,回归对生命的关注和对自然发展观的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
  本课内容(“保护大自然”)重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觉的环保行动,而非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道理上的认识。本设计仅突出“海啸”一例进行有理有据的针对性教育,不求教学知识的系统和全面,力求以鲜活的案例,从细微处入手切入问题的深处,让学生在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中达成环保素养。
  
  教法三
  
  一、设计过程
  1.以一组直观真实的场面引出环保话题:
  教师播放一段砍伐森林的场景和沙尘暴场面,引发学生对环境的忧虑和关注;组织学生就以上这一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初步唤起学生对人类肆意砍伐林木的谴责和对生命的忧患意识。
  2.借助网络学习研究环境问题。
  借助网络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和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活动及环境恶化状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以便接下来的交流互动。
  3.学习资源交流共享。
  先小组交流学习情况,并由小组长记录汇报交流要点,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面向全体汇报学习所得,不完善的地方本组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使学生不光有较深的情感体验,也有丰厚的知识沉淀和能力积累。
  4.对未来环境状况的预见。
  从当前人类各种行为的发展态势来看,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造成诸如南北两极冰川融化、大面积土地沙化等严峻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引发必然造成对人类的危害甚至毁灭性打击。让学生在“恐惧”和“忧虑”中生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信念。
  5.以保护环境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愫。
  在学生为未来的环境问题“忧心忡忡”之时,老师播放甘萍演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并即时讲述一个小女孩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溺水身亡的故事。让学生在动人心魄的故事情境中受到真情的感染和教育。这种教育一定是铭心刻骨、催人奋进的。
  二、设计理念和意图
  本设计以环保教育为主题,借助网络资源,探求丰富的环境素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对环境问题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交流和研讨形成自觉的自我环保意识。另外,通过对未来环境状况的预测,唤起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环保信念;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典型事迹,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唤起学生的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浓浓的环保情愫以及严肃的环保态度。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