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作者:傅结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具体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如下。
  
  一、交流比较,激趣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许多家庭养过花,你们都把花摆放在哪里?跟大家说一说。同时也想一想,我们家里栽种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
  3.师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我们养花常常是等花开了,就把花摆放到厅堂里、案桌上、阳台上……养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赏。现在,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这里的人把花养在哪里?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读图,知道这里的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师谈话引入: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啊!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会明白的。
  6.揭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让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而后老师小结过渡,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读图中直观感知德国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最后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谈话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纠正读音,重点引导学生识记好“脊、嫣”等生字。
  (2)检查课文朗读,注意正音,了解学生对课文蕴含情感的把握情况。
  4.默读课文,想想说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找出课文有关语段读一读,初步感知这种奇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接着再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4的要求,初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奇丽的景色,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点,细读感悟
  
  1.抓住“家家户户”,读出“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师谈话过渡:课文说“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词最能说明德国人爱花,读读课文,找一找这个词,并把相关的语段画下来。
  (2)学生读课文,找相关语段,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随机出示下面句子,教师作相应指导。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语段中的三个“都”字,让学生明白家家户户都养着花,都这样做,为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二要注意朗读时声调的上扬要有层次。)
  ②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从而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花的海洋”之间的联系;二在读这个语段时,要注意对“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学生联系春游、秋游的体验来朗读“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可提示学生朗读的语速可稍快,有“应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又”字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从而明白“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会感到吃惊的原因;二要抓住两个“多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朗读时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1)师谈话过渡:在前面的读书中,我们知道德国人的确是个爱花的民族,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一个句子,并把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①理解“我为人人”,要与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联系起来。
  ②理解“人人为我”,要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在看别人的花”这句话联系起来。
  ③理解“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要与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联系起来。
  ④要让学生把上面三点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⑤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要放慢些,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感觉。
  3.抓住“没有改变”,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1)师谈话过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这一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学生读句子,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教学时要抓住“没有改变”来指导。
  ①“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②“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③“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
  ④这句话的朗读要注意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读得肯定,要读出重音。
  4.抓住“花的梦、思乡的梦”,悟得“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内涵。
  (1)师谈话过渡: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写了“我”做梦,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梦的呢?反复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看法。
  (3)课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要细腻些。
  ①在德国“思乡”,这个“乡”指的是哪里?答案简单:不是德国,是“我”的祖国,是在中国;
  ②“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在德国梦的“花”指什么?要联系上文“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让学生明白“我”看到德国临街窗户的花,就想到家乡的山,家乡的花;
  ③整句话的理解,要注意联系第一自然段中的“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爱花的民族也很多”,从而让学生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境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抓住文中的四个关键句段,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
  
  四、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回读全文,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
  3.练习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通过感情朗读、背诵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读出情感,积累语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集体交流。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时,教师要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
  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教师谈话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知道养花要给别人看,才能在看到别人的花中看到自己的花,明白了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鼓励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再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后教师总结谈话,把学习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真诚地去帮助别人。作业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抄写句子是积累语言的需要;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联系和沟通课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凭借。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