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让教师在“补长”中获得自主发展

作者:高维迎




   教育教学中,教师的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特别当短处成为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障碍时,更应当着力在“补短”上下工夫。善于“补短”,是一个教师具有谦虚品格的体现。然而,课程改革后,仅仅重视“补短”是不够的,在“补短”的同时还应该“补长”。因为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注意“补短”,就会永远处于劣势;如果不重视“补长”,长处就会“昙花一现”。因此,从一定角度看,长处需要“补”,“补长”对教师的持续发展很重要。要真正让教师在“补长”中获得自主发展。
  “补长”,顾名思义,就是补充教师已有的长处、优点、强项。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是长处,为什么还要“补”呢。一般说来,长处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相对性。长和短是相比较而言的。就某一方面来讲,如果别的教师比不上你,则你为长、别人为短;如果别的教师比你强,则你为短、别人为强。由于自己的长处是以别的教师的短处作为参照物的,所以具有相对性。一旦别的教师的短处变成了长处,那么你的长处就显示不出来了。二是局限性。任何一种长处都是同一定的时间、范围、环境相联系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发展,原来的长处就可能难以适应新的要求,甚至变成了短处。三是变动性。长和短都是动态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没有永恒不变的长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放松和停滞就意味着倒退。因此,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变化的,不是静止的;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补长”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努力使自身长处保持更长时间,从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赢得优势。
  要“补长”,一个重要前提是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难道一位教师还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吗?其实,要真正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之所以贵,贵在其难。知人难,知己更难。有的老师自以为了解自己,便忽视了必要的自查和自省;有的教师碍于面子,不愿征求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因而很难听到对自己客观的评价;有的教师自视过高,讳疾忌医,常常用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而不找自己的短处,甚至把短处当成了长处;有的教师公开发表了几篇论文,就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是教育科研的能手;有的教师有了一点名气后,就飘飘然,我行我素,忘记了育人的本质工作……一个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不但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多比、多思考、多求救,才能对自己知之全面、知之深刻。这样,“补长”也才能补得准、补得及时、补得恰到好处。
  如何才能正确地“补长”呢?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和自身的情况,加强学习,积极探索,使自己的长处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在人生道路上,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享受过去的经历。一是主动补。真正把“补长”放在重要位置,自觉、积极、主动地“充电”、“加油”,而不能敷衍应付。二是及时补。课改后,教材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长处不补不行,补得太慢也不行。只有始终着眼于时代的潮流和课改的前沿,及时地补,快速地补,才能保持长处和优势。三是不断补。教师自身的长处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补长”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忽冷忽热,时断时续,不仅“补”不了长,甚至会停滞、退步。
  每一位教师只有用教育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教育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攀登,不断超越,才能使自己保持已有的长处,并不断获得新的长处,在“补长”中获得自主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