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起步作文,学生更需要人文关怀
作者:钱友红
问题一:忽视学生起步作文时的消极情绪
小学生由二年级跨入三年级后,原先的“写话”也转换为“习作”,这不仅只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对学生写话要求的提高。为此,一些小学生感到焦虑、紧张、担忧、害怕。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被教师所忽视,疏于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孩子在作文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对策一:人文关怀,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站在起跑线上
起步作文时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于教师对学生内心感受的洞察和辅导。学生起步作文时产生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预先有所估计,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消除不良情绪,帮助他们进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的作文教学作好心理准备。作文前,我们可以专门开设一节作文准备课,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介绍作文的重要性和有关作文规范,再投影一两篇以前学生的作文,当众朗读鉴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作文动机,帮助他们尽快进入习作的心理状态。
问题二:作文篇数过多、肩上担子过重
我们不妨粗略估算一下,刚刚跨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一个学期要写多少篇作文:单元作文合计8篇、小作文合计15篇,八个单元的考试作文合计8篇,期中复习和期中考试作文合计3篇,期末复习和期末考试合计6篇,以上累计40篇。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学生的日记或周记。一学期里,学生要写这么大数量的作文,对于刚刚跨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对策二:人文关怀,提倡少而精的作文训练
机械重复的作文训练,过重的作文负担,是对幼小心灵的的摧残,是极不人道的。固然,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成为负担的多写、滥写,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反学生将厌恶、痛恨作文,最终他们将拒绝作文。反观以上的40篇作文,许多训练内容雷同重复,单元作文上写了,单元考试再考一考,期中或期末复习时又写一遍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减少作文数量,剔除重复雷同的作文训练;其次,改变作文训练随意性强的现状,特别是对小作文进行有效设计,提高小作文训练的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倡少而精的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问题三:硬性规定字数,任意拔高作文要求
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说语文老师这样要求孩子,第一篇作文至少要写300字,第三篇作文至少要写500字,以后的作文要求写800字。我听了,不禁对孩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事实上,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作文,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字数规定”,考试时一定要把试卷中的格子写满了。
对策三:人文关怀,从为学生“搭台阶”做起
起步作文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作文基础和水准,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进行硬性规定:写300字、500字,甚至800字。这对于刚刚跨入三年级,仅仅掌握一些词语和会写一段话的小学生而言,完全就是“赶鸭子上架”。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如果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任意拔高要求,是违背作文教学规律的。我们应该从学生原有写话基础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继续让学生写一段话,然后逐渐提高要求,加大训练量,并逐步过渡到篇章训练。另外,教师不应该向学生强调达到多少字数是衡量作文好坏的指标,而是应该通过强调把作文写生动、具体、逼真,以达到作文字数要求,并且减少学生故意数字数、凑字数的作文现象。
问题四:辅导过细,舍不得放手
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过于细致,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词语、句子都写给学生。一节作文指导课后,黑板上写得满满的,把那些粉笔字抄下来,就已经是一篇“精彩”的作文了。结果,教师教得又苦又累不说,学生自己又学到多少呢?
对策四:人文关怀,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
起步作文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给予足够的实践和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写“自己的作文”过程中,经历喜怒哀乐,习得作文方法,然后真正踏入作文的殿堂。教师的包办代替是一种溺爱,好比父母总是把饭菜嚼烂了喂给孩子,大人足够辛苦,孩子得不到营养,影响健康成长。作文过程是学生主体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作文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做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按照教学规律做到精指导,多修改,重评赏,特别是修改,多走几个来回也无妨,而对于作文后进生,更要进行精心辅导。相信长期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能够真正得到提高。
问题五:激励,丝毫掀不起学生的“热情”
课堂上,教师进行作文评赏时,总是指名表扬几句,然后重点选择两三篇进行宣读,然后把好作文在班级内张贴。也许,一开始学生对这种激励感到很有劲,但是日复一日,学生对这种激励形式,必然习以为常。他们很需要换一种“激励口味”。
对策五:人文关怀,应该唤醒学生的心灵
人人都需要鼓励和赞美。对于学生取得的作文成绩,教师送上出自内心的鼓励和赞美,是学生继续前进的力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式的不断重复,学生对于老一套的激励形式已经“腻味”。作为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其他激励手段掀起学生作文的热情,唤醒学生的心灵,是一种高尚而智慧的人文关怀。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来自外界的更广泛的尊重感和价值认同感,对此他们更加珍视,更加激动,更加有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拓宽激励的时空,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其他班级,到学生的家庭中宣传学生的优秀作文,到校刊、网络、作文报刊上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让他们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赞扬。同时,对于作文后进生,让他们得到教师真心、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让积极的力量浸透孩子的全身,在他们内心深处扎根,帮助他们踏上良性循环的习作之路。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