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正比例》教学片断与反思

作者:胡治斌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我校的校本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三课”即讲课、说课、评课竞赛活动。一节节倡导让学生发现、探究的课令人拍手叫绝。但《正比例》的课堂教学也留下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
  教学片断:
  
   一、复习
  复习“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CAI出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11页)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1)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②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③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学生逐题回答。
  (3)教师引导归纳后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CAI出示第12页例2,在一间布店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1)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
  ③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学生逐步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后板书: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3.类比归纳:
  (1)例1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
  (2)教师说明“正比例”的概念及字母公式。
  4.尝试练习:(第13页例3)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三、巩固新知(略)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清晰而简练,学生认真而专注,教学过程是理想的,但是,这里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尽管学生对每道题的三个问题都对答如流,对于最终概括的正比例意义也能理解接受,但是,当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的表现却不甚理想:有的一知半解,游离于正比例的概念之外;有的表述模糊不清;有的不知所措。众听周知,对于《正比例》的教学而言,让学生熟练地判断判别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是重要的目标之一,从这一点上分析,上述教学片断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并没完成。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透视上述教学片断的教学过程,至少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1.学生按预设轨道跑好吗
  纵观上述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正比例》的概念模型,教师预设了“复习——教学例1——教学例2——揭示概念——尝试练习”的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心中,这样严谨周密的教学过程足以支持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对学生而言,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按预设轨道跑,没有旁逸斜出的余地,没有驻足细品的时间,更没有回首的机会,师生双方在这样“理想的教学过程”中前行。这样的学习缺乏应有的自主探究,缺乏必须的个体感悟。
  2.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上述教学片断中以“时间,路程”为变量的例1和以“数量,总价”为变量的例2均照搬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是教师预设中支持学生感悟《正比例》意义的两例教学素材,从数学素材的数量分析,从两个具体的数学现象归纳抽象出数学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从数学素材的形式上看,把两则“并列关系”的数学素材先后出示,课堂学习没有什么坡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学内容不应是教材的全盘复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在新课标目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再度开发。
  3.是被动学习,还是自主构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上述教学片断中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答。在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全部信息均来自于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的准确程度,学生听讲的用心程度等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充分品味教师给予的信息,很少有机会去交流自己的想法,而被动学习,因此,产生了“理想的教学过程”却收不到什么学习“正果”。
  教学重建
  学校“三课”即讲课、说课、评课,竞赛活动结束后,我对《正比例》一课,依据新课标理念重新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录于后,求教同仁。
  
  一、复习准备
  复习“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CAI整体出示以下三组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学习材料2:“玉米爽”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变化的?
  (3)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学习材料3:恩施锦华纸业的生产情况如下表:
  
  观察上表回答:(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生产量是怎样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生产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合作探究:
  (1)每组选择喜欢的一则学习材料为本组的研究对象。
  (2)每人围绕选定的学习材料中的三个问题独立观察思考。
  (3)六人为一小组在组内交流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
  (4)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讨论交流的结果。
  3.构建新知:
  (1)选小组代表全班发言,并请选择同一材料的小组相互补充。
  (2)讨论:通过观察和回答,是否发现这三组学习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板书:
  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以三个共同特点为基础,引导归纳《正比例》的概念。
  (4)请学生结合上述三则学习材料谈谈《正比例》的具体含义和判别方法
  
  三、巩固应用,发展新知(略)
  
  责任编辑: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