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日本“研课”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作者:李祥兆




  “研课”(Lesson Study),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它源于日本。后来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教师对这种方法也很感兴趣并付诸实践,现在已经发展出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汇集学术信息的研究网站。这种深受日本及西方教师欢迎的专业发展模式,以其发展性、合作性和实践性与其他模式迥然不同,值得我们比较和借鉴。
  
  一、“研课”的定义
  
  研课,即需要研究的课(research lesson),它是由一组教师共同制定、实施、检验和改进一节或多节可供研究的教学内容。研究组一般由同一个学校的5~7名教师组成,他们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时间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
  
  二、“研课”的基本特征
  
  “研课”是与学生学习同步进行、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有5个共同的特征:它们被其他教师观察;它们被教师共同计划,常常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它们集中了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它们被记录、录音或录像,以供后来反复研究;它们被教师或其他人(如研究者)共同讨论。
  
  三、“研课”的类型
  
  1.校内研课。校内研课是最普通的研课形式,它通常是在一个一般的学校里定期进行,由学校教师决定研课的主题和次数。
  2.公开研课。公开研课即对本校以外的教师是开放的,有时也可能是在整个地区或整个国家进行公开研课。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邀请一些本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一些教育专家来参与活动。每一位来宾都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包括教师所研究课的整体计划、单元计划和背景。在与座谈小组讨论的时候,来访教师有机会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交换观点,并听取教师本人或他人对这节课的优点与缺点的评价。
  3.“研课”作为国家会议的一部分。“研课”也会发生在其他情景中,例如,在日本小学科学教育协会国家会议中,许多学校自愿组织研课,会议参与者花费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来观察和讨论待研究的课,仅仅在会议快要结束时,他们才在全体会议中集合。此外,“研课”也是许多教师学习小组工作和社区职业发展的中心。
  
  四、“研课”实施的基本步骤
  
  1.确定问题。“研课”是目标驱动的研究,这个目标的选择贯穿研课过程始终的研究问题。如“怎么使学生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怎么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等。确定贯穿“研课”始终的长远目标后,还要选择确立具体内容的功课目标,如“如何教借位减法”、“如何发现双曲线的性质”。
  2.课前计划。目标一旦确定,教师们开始对这个课进行分析和讨论。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产生一个有效的课,而且要理解这节课为什么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定期聚集在一起拟定草稿,然后把最初的计划提交到学校教师公开会上来集体讨论。通过反馈,对草案进行再度修改,然后准备实施。
  3.实施教学。确定实施这节课的时间,然后由小组的一位教师来讲授这节课,小组中的其他人将全部参与到课堂中进行观察。有些案例,还被录像以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课后评价和反思。一般是由上课教师先发表对这节课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其他成员提出观点和建议(常常是批评性的),共同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修订此课。基于观察和反思,研课组的教师会对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某些错误理解的地方做出修订,如改变材料、活动、提出问题等。
  5.讲授修订的课。在修订的课准备好之后,再由这个教师或小组的其他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这节课,这次邀请学校的所有教师来听课和观察。
  6.再评价和反思。这一次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参与讨论,有时也可能请一些外面的专家来参加。和上一次一样,所有人都参与评价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当然,这次的目标不仅仅是讨论学生学习和理解的东西,而且还要思考更一般的问题,如“对于教和学来说,我可以从这节课以及它的实施中学到什么?”
  7.共享结果。研课组的教师把分享研课结果看作是研课过程的一个很主要的部分,这种共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一个书面报告分配给同一学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们,另一种是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观察这节课最后版本的教学。
  
  五、几点启示
  
  在我国,“评课”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每天都有许多领导、专家、教研员等对一些教师执教的“公开课”、“教学观摩课”等进行评价。听课者对执教者的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客观的分析,指出其中的一些成功与不足之处。与我国的“评课”相比,日本的“研课”不仅在具体实施办法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对评价的目的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发展。我国开展“教学观摩课”的目的除了进行研究和推广先进经验以外,还在于对教师进行评估和考核,把“公开课”的表现与教师评价联系在一起,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这就不可能使评价的结果做到完全公平,同时也歪曲了教师参加观摩课的意义。其不良结果在于很多老师为了在观摩课上表现出色,甚至做到“完美”,在课前反复操练,更有甚者还指定学生回答和提出问题,这样“做”出来的课带有强烈的表演意味。尽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师生配合相当默契,但它的背后是反复操练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是旧知识,却还要表现出学习新知识的那种新奇和疑惑,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怎样恶劣的影响呢?学生又怎样看待老师呢?他们学到的也许是欺骗和表里不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课堂观摩活动重奖惩,一旦教师在地区或者国家举行的教学比赛上取得好成绩,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冠冕堂皇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和物质上的奖励。这怎能不使我们的观摩活动变味呢?可以说,我国还没有真正出于研究目的的教学观摩。反观日本的“研课”,它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尽管在每堂课后也要对其作出评价,但这种评价是发展性的,绝无功利色彩。评价的目的是让教师认识到课堂计划和课程实施的优缺点,从而加以改进。因此,人人都可以发言,包括上课的教师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哪些地方恰到好处、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
  2.重合作。从“研课”的过程可以看出,无论是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还是最后撰写研究报告,都是全组教师合作完成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上课的教师会认为他是在执行小组的教学计划,他的成果就是小组的成果,因此能做到轻装上阵,发挥他的教学才智。在他们看来,上一堂公开课就像平时上课一样轻松平常,无需做太多的准备。可以说,他们已经把对教学的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而我国的“公开课”完全是教师个人才能的展现,从备课、上课到准备教学媒体都是独立完成的,教师往往把“公开课”看得与平时上课不一样,认为要比平时上得好,这种观念无疑是可笑的。
  3.重实践。“研课”经历了一个“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的过程,一次“研课”过程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后通过再一次的教学实践来验证作出的改进是否正确有效。而我国的情况往往是听完课开个评审会就散了,提出的缺点没有改进的机会,作出的改进也没有验证的机会,经验很难归纳总结出来。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