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教师评优机制的反思与重建

作者:潘照团




  当前,教师评优机制大体可归结为“点”、“线”两种。“点”者,每次活动互不关联,呈点状分布,随意性强。“线”者,每次活动有所关联,呈线状分布,但起始分明,易使“终端教师”坐享其成。因而,我试图寻找评优机制中的“永动机”,让不同层面的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以科学的方式刺激自己获得应有的再发展。实践的做法是:根据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结构的不同,科学设置评优项目,合理链接,变“点状”或“线状”为“球状”运行。
  
  一、科学重建评优项目
  
  评优项目是教师成长的载体,合理地建构有利于教师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如何给教师创设一个适宜共性、个性同步成长的舞台?
  1.考虑整体轮回,促进综合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有术、业有技、惑有心,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用脑思考、用技调控、用口交流、用心经营,教师生命之树才能常青。这“四用”是个整体,不宜分裂割离。即一个轮回的评优活动,应能全面检阅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综合教学素养应该至少包括教学技能、课堂驾驭、口语表达、研究水平四个方面,一方面“羸弱”,就会牵制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发展。
  2.尊重差异存在,推动特色发展
  教师的能力结构与教学水平是不同的,在能力结构上,有的擅长理论研究,有的擅长教学技能,有的擅长口语表达,有的擅长课堂教学……在教学水平上,有的建立在教学技能扎实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有的建立在理论扎深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学术成果;有的建立在教学能手的基础上,开始争当名师……教师评优项目要使不同的教师在某一专项或某一时段有印证自身价值的机会。
  3.立足系列规划,实现有序发展
  不论何种结构,有序与无序释放的整体功效存在鲜明的差异。有序结构,公式释解为1+1>2;无序结构,公式释解为1+1<2。活动体系、评优项目以怎样的一种结构开展,直接决定着活动目标的达成度。结构问题应当引起广大教学同仁的关注,优化的结构首先取决于有序的组合,从而才能带来整体的效应。学校每项评优活动的年限穿插,每届活动的延续,都要系列化开展,并以制度保证。在同一学期内,不可所有评优项目全上,也不可集中在同一项能力评优。更不可年年翻新、喜新厌旧,学校要有一个3~5年的教师成长规划,把评优活动合理分化其间。
  
  二、合理链接评优项目
  
  学校评优机制的优化,重在使每个教师都“活”起来。这种全员盘活的意识,需要一定的操作系统去支撑,意识才会燃烧释放出原有的力量。这种操作系统应有其明显的力量引爆基点、力量感应地带和力量转换引擎,方能实现其合力的球状链接。
  1.循规律,把准力量引爆基点
  一般而言,一位毕业生刚跨上工作岗位,虽然多感性少理性,多教条少实践,多理想少现实,但我们要看到乐观奋进的方面。激情洋溢的新毕业生在系统的大专院校锤炼之后,已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如听、说、读、写、思,这说明新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角逐力量。因此,学校在链接项目时,要按照由扶到放的规律,从容易上手的项目开始,使新教师初涉赛场就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竞争的情趣、前进的欲望。
  2.抓两头,关注力量感应地带
  在一次评优活动中,总会存在上限与下限人员,也就是比赛的前后几名。这两个限度区域,是最动心、最敏感的两个地带。对这些人员要做好“度”的把握:一要考虑人员比例。上限人员要少而精,才能保证“高层专业代言人”(相对学校而言)的质量;下限人员要适当,不宜零淘汰或滥淘汰,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呵护下限教师“卷土重来”的宝贵心态。二要突出上限人员,凡上限人员均可获得“破格权”。破格一:顺序型教师(按学校既定起点依序参加评比的教师)可直接进入下项评比活动,不必参加预选;破格二:错序型教师(根据自身能力、特点自主选择评比起始项目的教师)允许选择第二类评比项目,当拿足专业积分后,亦可参加“高层专业代言人”竞聘。以此达到环环相扣、丝丝相连的效果。
  3.建中转,紧握力量转换引擎
  如果学校评优机制按“球状”机械运行,势必形成低效的原地打转,日久,将会出现教师疲于应付的局面。要使“球状”评优机制良性循环,就要使作为“中转站”的评优项目成为起点与终点的共同体,即经过一个轮回的评优活动脱颖而出的“高层专业代言人”并未停止其专业发展的时空,他们必须在“中转站”中释放能量,培养新一批后备人才。同时,还必须在“中转站”中不断补充能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接受学校年度考核及资格的再认定。
  
  三、校本评优机制操作示例
  
  基于上述见解,笔者试以实例诠释个人初浅的观点,所列项目名称,只代表个人喜好,意在指向。
  1.图示
  
  2.说明
  ⑴“ ○ ”内表示评比项目。
  ⑵“ ”内表示检测能力类别。
  ⑶“→”表示顺序型教师参评路径(路径是环状的)。
  ⑷“”表示错序型教师在常态下的参评路径(路径是单线的)。
  3.操作
  ⑴设立评优项目。
  项目一:青蓝工程(主要指向教学技能的“传、帮、带”)。系列一: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如朗诵、演讲、三笔字等;系列二:“名师”指导“新教师”,以“名师”说课,“新教师”上课的形式进行,把惯于在后台指挥的指导师请上前台,目的在于促进“双师”捆绑式发展。
  项目二:优质课(主要指向群慧教学)。由参评教师当堂执行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案。
  项目三:教坛新秀(主要指向个智教学)。由参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备课、上课任务,侧重独立设计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项目四:思辩能手(主要指向口语表达)。侧重即兴思辩能力,要求参评教师听课后即兴点评,点评时只能参照听课笔记和发言提纲,不准读稿,点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或超过40分钟,点评完毕即作现场答辩。
  项目五:准学术型教师(主要指向文本研究)。侧重信息材料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每位教师在一个赛段中要整理好四本文集:①读书文摘集;②个人论文集;③教学信息集;④反思案例集。
  项目六:名师(主要指向综合素养)。全面检阅教师综合专业水平。
  ⑵确定先后次序。
  如上图的实心箭头所示,从“新教师”至“名师”再经“中转站”开始新一轮环状运行。
  ⑶教师分类导引。
  根据教师能力结构存在差异性的特点,把参评教师分成“顺序型”和“错序型”。顺序型教师按照上图实心箭头所示路径参评,错序型参评教师可自主选择起点向单项发展,如上图虚心箭头所示。
  ⑷科学认定“新手”。
  凡是因教学经验不足、理论认识不够、反思意识不强、研究热情不高、个性特点不明显等引起专业水平暂时内隐,尚不能自由发挥的教师,不论其年龄、教龄、职称高低均为“新手型教师”。
  ⑸序列开展活动。
  注意活动时段的合理穿插,几年为一届?每届是在哪一学期?都要科学安排,并通过制度化保证其正常运行。
  ⑹拟定“破格”制度。
  顺序型教师获上限奖项后可直接进入下一项评比,如获优质课一等奖者可直接参加学校教坛新秀评比,无须参加教研组预选。错序型教师获上限奖项后可破格参加另一项评比。
  ⑺实施“高资”认定。
  顺序型教师每次活动均获奖,即可参加“名师”(相当高层专业代言人)竞聘,错序型教师可以积分的办法竞聘“名师”。“名师”资格认定的核心要素是参聘者必须是科研课题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凡对已获“名师”荣誉者,学校两年审定一次,主要审查其履行职责情况。同时设立“首席名师制”,激励“高层专业代言人”参与竞争,强化其“学不可怠”意识。落选的名师,要重新参加三项评比:①教坛新秀;②思辩能手;③准学术型教师,拿足积分后可再次竞聘“名师”。
  ⑻架接起止环节。
  这是“球状”竞争机制的关键环节,学校在启动这一机制时,要使起点与终点辩证地存在。如项目一“青蓝工程”中有名师导课内容,项目六“名师”评比中有名师导课任务,“导课”把两个环节粘在一起,实现了新旧更替。